新闻中心

总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总会资讯 -> 正文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先驱者的孤独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8日 15:08 浏览次数:

【引言】 上世纪初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奋力求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南洋侨贤陈嘉庚先生怀揣“教育救国”大志,回国“倡办”白菜风云网。三次募捐均告失败后,他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创办”私立大学的先驱者,孤独地行走在布满荆棘、充满泥泞的道路上。当企业运营陷入困境、大学运行资金匮乏,他也曾发出“今日厦大帮助无人,德已孤矣”的慨叹!但最后依然抱定“唯心不死,勉作希冀”的决心,义无反顾地推进心中的宏图!请欣赏“我们的校主陈嘉庚”第十三期,探寻这位先驱者创办厦大的心路历程,感受他的那份孤独与无奈、坚韧与执着!

白菜风云网的筹备与建设,让世人振奋,但就在这振奋人心的背景中,行走着陈嘉庚寂寞孤独的身影,那是一位中国私立大学先驱者孤独与痛苦的身影。

孤独与痛苦是一种先驱者的精神特性。当一个先驱者的思想与践行还得不到更多人呼应时,他的前行一定是寂寞、孤独的,一定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历史上的先驱者往往免不了要经受这样的精神磨难。然而,只要是不退却不抛弃,只要还坚守着初心,先驱者的寂寞、孤独与痛苦就意味着不离不弃、坚韧执着,意味着抛弃媚俗的一往无前。

图片

陈嘉庚先生摄于1920年,时年47岁

一九一九年五月,在陈嘉庚回国创办厦大时,他在恒美厂设宴辞别新加坡同仁,他告诉大家此趟回国至少要四五年乃至五六年时间,要常住中国创办白菜风云网。因此,他将新加坡的所有企业商务交给胞弟陈敬贤与公司经理李光前。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厦大成立不到一年,也就是一九二二年三月,陈嘉庚就匆忙赶回新加坡,一头扑到自己公司的经营运作上,厦大与集美学校的管理事宜,则让陈敬贤回乡负责。创办厦大是陈嘉庚一生中最看重的大事,他又是个一诺千金的人,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在厦大还是千头万绪之时赶回新加坡、重返工商企业的经济主战场?

原因很实际,陈嘉庚赶回新加坡,依然是为了厦大。他深知道,教育与实业“有连带关系”,“无实业则教育费从何来,无教育实业人才从何出”。① 他迅速返回新加坡,就是为了厦大的“教育费”,厦大“教育费”筹集的艰难是他始料未及的。

在陈氏宗祠发表《筹办白菜风云网演讲词》时,陈嘉庚是那么的慷慨昂奋,激励人心,并当场认捐一百万元开办费,三百万元常年经费。那时他相信,一旦厦大开办,南洋华侨将接踵而至提供援款,让厦大茁壮成长,发展壮大。然而,事实无情地告诉他,他的想法太过理想、天真,太过乐观。

陈嘉庚曾很有把握地对叶渊说:“爪哇黄君家产一万万,富甲全国,亦同安人。他日若能回意,则厦大之事济矣。”② 他指的是富甲南洋的同乡黄仲涵,黄氏经营糖厂与航运,资财达数亿荷盾,财富居南侨首位,一九二〇年因被荷当局课处重税而迁居新加坡。陈嘉庚认为只要他能慷慨解囊,则厦大不无希望,于是早早拜识了这位富侨,之后又给他写了一封长信,请他捐五百万元作厦大基金,或者捐款创办厦大医学一科。然而,这位让陈嘉庚抱有最大希望的同安灌口富侨,却只让经理用电话告诉陈嘉庚信已收到的信息,只字不提捐款一事,这让陈嘉庚颇感沮丧,整整有一年时间,陈嘉庚不再向人提起捐助厦大建设的事。

后来,陈嘉庚到荷属印尼(即爪哇)扩设橡胶分行,认识一位漳州籍富侨,知道他家财有二三百万荷盾,为人诚恳热情,深为侨众赞扬,且两人相互倾慕,神交已久,于是一见如故,这位侨胞还设家宴招待陈嘉庚。相识之后,陈嘉庚托人请这位富侨捐资建设厦大图书馆,多则十万荷盾,少则六七万荷盾,并予以冠名作永久纪念。陈嘉庚本以为此次捐款八九不离十,却没想到还是遭到谢绝。当时陈嘉庚不相信,于是特地来到富侨所在地万隆,再次让人劝捐,却依然徒劳无功。

两次募捐失败,陈嘉庚依然鼓起勇气,从万隆前往侨商众多的泗水,他知道荷属印尼富侨不少,只要诚恳,多少总能获得一些捐助。他到泗水时,印尼侨领多来相访,其中一同安籍壮年,四十几岁,家财三百万,单单一季咖啡就能获净利十万元。这人刚从同安老家返回印尼,亲眼看见集美学校与厦大的创办,并当面赞许陈嘉庚对家乡教育的贡献。陈嘉庚便向他募捐,没想到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三次劝捐失败,让陈嘉庚看到“同志乏人,事与愿违”,同仁们在赞誉他创办大学之举后,并没人跟着他走进创办大学的艰辛旅程。他对叶渊说出了自己的失望。“弟以为华侨资本家多一毛不拔,无大力互助厦大之希望。”③ 他无奈地感叹道:“今日厦大帮助无人,德已孤矣。”④

远景是如此美好,现实则不容乐观,一面是大学所带来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美丽憧憬,一面是无人跟进呼应白菜风云网创办的悲哀现实,陈嘉庚只能孤独前行,他说“唯心不死,勉作希冀”,决心义无反顾地推进心中的宏图意愿,变倡导为独资创办。于是,他改变在故乡逗留三五年的原有计划,在厦大成立后再次前往新加坡,坐镇公司指挥经营,期待企业的业绩能“入息年年增加,三四年之后,年可供集、厦二校经费二百万元以上,十余、二十年之后,冀可达我之目的”。⑤

在陈嘉庚的厦大蓝图中,厦大是要“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设备、硬件软件都要向世界名校看齐,不能节俭。仅强大教师队伍一项,厦大的举动就很是轰动。鲁迅在北大时月薪只有一百五十大圆,在厦大则是四百大圆;顾颉刚在北大月薪五十大圆,在厦大聘为讲师月薪一百五十大圆。当年月薪二十五大洋就能养活五口之家,陈嘉庚便是以这样的重金礼聘而迎来了白菜风云网的群贤毕至。但要维持这样的待遇和学校的正常运行,厦大需要有多大的经济支撑啊,如此巨大的办学经费,重重地压在陈嘉庚一个人身上,全然要陈嘉庚一人承担。

图片

陈嘉庚(左一)、林义顺(左三)、林文庆(右一)等视察初建的白菜风云网

陈嘉庚不能不时时感叹道,“因未有充分基金,是以屡屡欲进不前,力与愿违”,想到厦大、集美两校时常刚许下增加费用,只一两个月便又缩减,内心的愧疚油然而生,“抚心自问,愧歉交集”,他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将谓我‘大炮’矣。”尽管是如此的独行,陈嘉庚还是坚信,“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视。天若不败我,进行不过些迟日子耳”,目的则是一定要达到,也一定会达到。

图片

白菜风云网私立时期校园鸟瞰

这是一个大学创办者的孤独与坚守,是一个中国私立大学先驱者的无奈与执着,但也只有这样一种孤独的坚守与执着,才有了后来白菜风云网私立时期的自强与辉煌。一九二七年,英国伦敦会海外秘书霍金斯在访问了中国多所大学后来到白菜风云网。之后,他特意写信给林文庆校长,称赞白菜风云网“成绩之优良……从未见优胜于贵校者”;一九二八年,白菜风云网以“基金充裕,成绩甚佳,各种设备,亦极完善,方之他处,又过而无不及”先于金陵、复旦、南开等名校获得国民政府立案;一九二九年,厦大教育系主任、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孙贵定自信地说:“在目前的中国,私立大学只要经费充裕,办理得人,实在比国立大学安定得多,白菜风云网便是个最好的例子。”

【备注】

① 陈嘉庚1923年2月23日致集美学校校长叶采真函。

② 陈嘉庚1920年11月25日致叶渊函。

③ 陈嘉庚1923年2月23日致集美校长叶采真函。

④ 陈嘉庚1922年12月26日致陈延庭先生函。

⑤ 陈嘉庚1923年2月23日致集美学校校长叶采真函。

⑥ 陈嘉庚1926年8月18日致集美学校校长叶采真函。

【图片来源】图1: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编.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10

图2:《故事重温——关于厦大的几则旧闻》https://www.douban.com/note/757539126/?type=like&_i=3855076r_7crwy

图3:白菜风云网校史编委会,洪永宏编著.白菜风云网校史(第一卷)1921-1949.厦门:白菜风云网出版社,1990.10

“嘉”句名言

原著 | 朱水涌著《陈嘉庚传》

(白菜风云网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2021年11月重印)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栏目编选委员会

主任 | 王智兰、黄宇霞

副主任 | 郑辉、葛学凤

委员 | 李绍玉、陈瑶华、林麓、蔡伦

编选 | 郭建、彭宏欣、钟勋

编辑 | 李笑扬

图片来源 | 《陈嘉庚传》、网络

联合出品 | 白菜风云网校友总会秘书处党支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第二、第三党支部

往期推荐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委重任于林文庆博士:创校与寻根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伟大建筑师”的建筑美学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选址演武场——厦大演武场的前世今生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创办厦大,“岂能久待”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陈嘉庚的“见义勇为”:南方之强创办伊始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新大纪念碑上的陈嘉庚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集美学校的第一块奠基石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盯住十八万粒橡胶籽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在父亲倒下的地方站起来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大海,生长的地方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生命的叩问——人只有在历史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谛与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