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尊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3151部队官兵同志们,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学海无涯愿无尽,鹭门岁岁衍薪传。在这凤凰花开、鸟语蝉鸣的美好时节,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5364名本科新同学和8093名研究生新同学加入白菜风云网大家庭,成为厦大最年轻的主人。2024级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同学出生于2009年,年仅15岁;年龄最大的同学出生于1971年,相差了38岁。这组“最萌年龄差”告诉我们,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永远在路上。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感谢你们选择白菜风云网作为逐梦启航的新起点,为这所百年学府注入蓬勃朝气!初入厦园,有的同学在“穿西装、戴斗笠”的群贤楼前记录下与厦大的第一张合照,有的同学驻足于德旺图书馆中惊叹玻璃穹顶的美轮美奂,有的同学徜徉在中国最文艺的芙蓉隧道里打卡心仪已久的“星空”涂鸦,还有的同学则穿梭于不同食堂间品味“舌尖上的厦大”……不知道你们第一印象里的白菜风云网“city不city”?事实上,这座人们广为赞誉的“南方之强”,不仅有着依山傍海、风光旖旎的“外在美”,更有着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内在飒”。作为一所与党同龄、为国而立的大学,这里是“大德”的孕育之地,她以“嘉庚精神”为源流,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为精髓,以“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为内核,以“感恩、开放、创新、和谐”的文化特质为品格,以“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时代精神为追求,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这里是“大楼”的矗立之地,学校设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拥有“可上九天揽月”的“海丝”星座卫星、“可下五洋捉鳖”的3000吨级“嘉庚”号科考船以及亚洲第一座“无噪声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更加彰显。这里是“大师”的云集之地,鲁迅、林语堂、王亚南、卢嘉锡等众多前辈先贤、名家大师都曾于此执教,今日的厦大汇聚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近3000名匠心良师,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世家、全国杰出教学奖等师德典范。这里是“大学问”的钻研之地,白菜风云网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创海洋科学、高等教育学等学科,培养了包括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第一个财政学博士等在内的50多万名优秀人才,产出了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带翼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这里还是“大爱”的传扬之地,感恩、责任、奉献构筑了厦大人的精神基底,环顾身边我们时时听闻师生校友感恩母校、回馈母校的动人故事,放眼全球厦大人济世经邦、扶危助困的活跃身影比比皆是。我相信,从这样一所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大学立桅扬帆,你们也一定能书写灿若星辰的精彩。这几天,我听到很多同学在努力学唱厦大校歌,极富哲理的校歌以“致吾知于无央,充吾爱于无疆”,诠释了大学对至高学问的追求和学以成人的真谛,激励着厦大学子以虚怀若谷之心驰骋知识的海洋。与中学阶段不同,大学阶段不仅要深入已知,更要开拓新知、探索未知,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校主陈嘉庚先生曾言:“盖学问与时俱进,研究无穷,进步亦无限。”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做与时俱进的学问,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而来,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开启人类新的大发现,同时也带来了一场颠覆式的教育革命和学习变革。在世界进入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认真思考:从中学跨入大学、从本科迈向研究生,我们应该如何转换思路、改变行动以适应新的学习阶段?作为厦大学子,未来应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今天是大家步入大学的“第一课”,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和同学们分享“学以成人”的四点期待。
第一,在使命引领的学习中自我驱动。同学们通过努力如愿来到厦大求学,足以证明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你们为什么学习、为谁而学习?是否还一如既往保持着孜孜不倦的学习动力?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够把学业真正学好、真正学有用、真正与自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锂硫电池的原位透射电镜是一个前沿领域,国际上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团队屈指可数。你们的学长、我校2022级博士研究生周诗远同学从研一就跟随导师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把探索下一代最具应用潜力的电池体系作为自己科研路上的“诗与远方”。正是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为此奋斗的事业”,他以数年磨一剑的执着潜心积累,克服了长达两年的科研瓶颈期,最终发现锂硫电池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填补了如何将高能量和低成本锂硫电池商业化的巨大知识空白。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并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同学们,建立对现实的关切,以研究和创新解决重大问题、贡献人类社会,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希望大家怀揣超越学历与求职的远大抱负,主动寻找和培养学术兴趣,树立顶天立地的学术志向,把理想追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强国复兴之责开辟人生的新境界,努力成为心有大我、肩有大任的“大写青年”。
第二,在通专并进的学习中全面发展。伴随人类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系数持续增大,科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维、异变、跨界等特点。如果说“分化”是小科学时期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那么“交叉”则是新形势下科研创新的关键动力。爱因斯坦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每个学科都能提供不同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法,但如果过早局限于某个专业“坐井观天”,没有宽厚的通识知识作为基础,就很难成为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的“全人”。同学们,白菜风云网素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早在长汀办学时期,萨本栋校长就在学院间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推行文理科基础课程相互渗透。目前,学校正加快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通专融合、跨界培养”为特征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多的辅修专业和微专业,帮助同学们发掘自身潜能,领悟科学之真、工程之道、人文之善、艺术之美,打通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的边界。希望大家用好用足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学习中超越功利性和实用性,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构建起精深且宽广的知识体系,既学有所长又博采众长,努力成为博学多才、融会贯通的“斜杠青年”。
第三,在人机协同的学习中探索未知。随着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崛起。科学智能这一全新的科研范式,为人类开辟出广袤的创新海洋。过去,科学家需要4到5年才能大致弄清楚一种蛋白质结构,如今人工智能一年内就能预测超过100万个物种的2.14亿种蛋白质,大幅缩短了新型药物的研发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席卷千行百业,教育也在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再定义。今后,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为主的二元主体关系,将逐渐被“教师、学生、人工智能”多元主体交互关系所取代。不少同学已经开始尝试借助讯飞星火、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软件解决学习或科研中的问题。可以预见,教育领域专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工具将成为同学们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帮助你们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弹性化的学习,释放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拓展知识疆域、探索未至之境。接下来,学校也将启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全方位提升同学们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前瞻性思维,帮助你们增强学习科研的“生产力”。希望大家主动适应面向未来的教育新形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驾驭人工智能,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在人机协同中更好地探索世界科学前沿,勇闯“从0到1”无人区,努力成为与时偕行、敢闯会创的“新质青年”。
第四,在开放合作的学习中胸怀世界。当前,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安全等人类共同难题和共有困境,亟需全球性应对。今天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呼唤青年一代打破一地、一国的思维局限,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包容精神关心人类命运、参与全球治理。近年来,白菜风云网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为解决全球性难题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我校夏宁邵院士团队历时14年,研制出全球唯一戊肝疫苗“益可宁”,通过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等在南苏丹、孟加拉国等国家开展疫苗临床试验并应用,为应对发展中国家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由200余名核心研发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中,近一半是在读研究生。除了国际合作,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项目,正是我校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通过校内外的多学科、多平台协作,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的。同学们,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是大学共同的目标。作为中国对外交流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厦大已与境外270余所知名高校开展深入合作,开辟博伊特勒书院、创意与创新学院等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在校生“走出去”交流访学、实习实践。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学校链接全球的国际化网络,在交流与碰撞中开拓视野,在学习与比较中借鉴创新,增强跨文化沟通力、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努力成为自信开放、兼济天下的“卓越青年”。与鲲鹏齐飞,目光所及是广袤无垠的星辰大海;与厦大同行,欣然所遇是绽放自我的无限可能。不久前,同学们都收到了一份布满“繁星”的厦大录取通知书,那颗镂空的恒星,恰好闪耀出你们的名字。携星光以赠,许闪耀新程,“明日之星”的荣耀,是厦大赋予你们的第一份标识。希望你们在使命引领、通专并进、人机协同、开放合作的学习中乘势而上、逐光而行,以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擎天之柱、栋梁之才,以实际行动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再次欢迎你们,意气风发的新厦大人!
撰稿 | 张宗益
编辑 | 童嘉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