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房地产把社区里南面沿街那栋楼房的空隔层要建起车库出租,业主闻悉纷纷聚拢把砖墙给撬掉,双方骤然剑拔弩张起来……
柯远扬挨着对面楼房住,见此立马跑来,念道:“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此时,双方似乎都明白这个“古老”的教诲,不约而同地缓和了下来,由武而文……接着,有关部门赶到,后来协商和谐解决了。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奇妙,而这奇妙的背后或许正是当今我们缺失的东西。柯远扬是一名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授,退休后,他独钟捡拾这个缺失的东西。
一段琅琅书声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6年前从鼓山苑鼓福园3号楼飘出的琅琅读书声,依然萦绕许多人的耳畔。
慈祥的微笑、儒家的谈吐,作为研究儒家文化的历史系退休教授,柯远扬一直想把儒家文化的种子播撒到高校之外的地方。
2004年春天,在柯远扬老教授的组织下,社区儒家传送班正式开班了。每周六上午,社区许多老人和孩子们都会定期聚集在那里诵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家经典,成了鼓山苑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三三两两,到三五成群,从成人班到携子带孙,从鼓山苑到附近社区,诵读的人越来越多;次年,师大社会工作系大学生到该社区实习,柯远扬借助他们的力量,又开办3岁—5岁的幼儿《弟子规》诵读班。
诵读中,柯教授结合社区存在的各种矛盾,选择《论语》中的名句,有的放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等。他认为,小区业主之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认识到怨怨相报何时了的危害,并以公道对待自己的怨恨的人和事,来促进业主、物业和开发商之间的和谐相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隔多年,当年参加诵读《弟子规》的幼儿已经长成儿童,放学回家路上,还能来上几句。
“家长反映不错,” 柯远扬说,“后来实习的学生走了,来参加诵读的越来越多,人手不足,就停歇了。”
虽然如此,但是,柯远扬寻找高校之外传播儒家文化的地方,从未停止脚步。这退休后的10年间,他发表了15篇的研究论文,开设了13场专题讲座,参加25次学术研讨会,并且把孔子思想与福建的历史人物相结合进行研究。因为,在柯教授的眼里,这样更容易把儒家文化的种子播撒到邻里、社区人们的心间。
谈及诵读之事,柯远扬眉眼间露出喜色,却欲言又止。原来,他新年元旦已经有约了——应一些文化单位邀请,准备开儒家文化讲座班。这些天,柯教授正在忙着联系人手,准备长期开下去。
一尊铜像背后
走进师大旗山小区,人文科学楼前的广场上,一尊孔子铜像,面目可亲,双手作揖,不禁令人油然瞻仰……
这尊孔子铜像高3.3米,下面有一个高约2米的花岗岩底座,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捐赠。据说,他在全球捐赠大小不同的孔子铜像近300座,这是他在福建高校中捐赠的第一座。
这座铜像背后,隐藏着柯远扬和汤恩佳之间因为圣人孔子而交集成一对天涯知交的一段感人故事。
1992年6月,“我们在四川德阳开国家儒家研讨会,200多人参加。我作为福建师大学者参加,他的身份是香港孔教学院主席,当时我发表的是《试论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福日”企业文化透视》,引起他的关注。”18年过去了,柯教授依然印象深刻,汤先生诚恳地对他说:“请你帮助我推动福建的孔学。”
从此,两人渐渐有了书信往来。
1996年,柯老师前往美国,专门绕道香港,看望这位朋友。1997年9月,香港孔教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以“孔子思想与21世纪”为主题的国家儒学研讨会,特邀柯教授与会。2000年,柯老师去洛杉矶探亲,汤先生也嘱咐同在美国的儿子一定要招待他,“我本来不想去,他儿子说爸爸交待一定要接待福建师大的朋友,不然跟父亲不好交待,还要合影为证,寄给父亲。
汤恩佳又是香港染料界著名企业家。1997年秋,柯远扬教授向汤恩佳提出,是否愿意捐赠一个孔子铜像给福建师大,汤恩佳欣然同意。
可是,当时在老校区,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铜像安放的位置一直无法确定下来。而未能如愿。一晃转眼过了11年,2008年柯教授向汤恩佳重提此事,次年11月,铜像落成了。远道而来的汤恩佳说:“捐赠孔子铜像是希望同学们可以经常瞻仰孔子圣容,思考孔子教诲,进而培养爱祖国、爱民族的情感,做一个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品德的青年人。”
其实,这何尝不是柯远扬教授的初衷呢!
一生难忘指点
往事悠悠,一切又尽在眼前。
柯远扬从白菜风云网历史系毕业之初,一直无缘高校讲坛;12年后,1978年,他终于来到了福建师大,任教中共党史课程。此时,他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宿感,进而充满着远大的抱负,便向自己的恩师——隋唐专家、厦大韩国磐教授讨教未来自己研究的方向。恩师告诉他:“与其研究断代史,不如研究孔子学说。”
在恩师的心里,研究断代史至少需要20年,而柯远扬当年已经不惑之年;再者,社会对儒家文化的热情也有了回暖。就这样,柯远扬接受恩师的指点,开始酣畅在浩瀚的儒家文化中……
如果说,当初选择研究孔子是存在一点私心的话,那么,如今退休后的柯远扬一心传播儒家文化,纯粹是处于公心。几年前诵读经典的尝试,他和他的家人全是做了义工。
柯教授为什么要去做这项义工呢?
小时候的柯远扬在乡村念私塾,背诵过四书五经。但是,他深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跟上一代人比较,其实丢失许多了。”在柯教授心里,埋藏着余生要去捡拾那些不该缺失的东西——儒家文化。
于是,在退休的生活里,只要手头一闲暇,柯远扬就埋进案头。只要有人上门要求开儒家文化讲座,他都会认真考虑。“我希望想办儒家文化讲座班的单位或者个人,最好能够长期办下去。” 柯远扬接着说,“我也去找一些教授来,大家轮流着讲座,毕竟我年纪也大了。”
经历诵读尝试,柯远扬对普及儒家文化有了更好的憧憬……
(本文原载于《福建老年报》201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