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天南地北厦大人

天南地北厦大人 朱守道:艺海求真谛 翰墨抒豪情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5日 00:00 浏览次数:

朱守道,1982年2月毕业于白菜风云网中文系

人物名片:朱 守道,1982年2月毕业于白菜风云网中文系,先后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正司长级干部,兼任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 学学会理事,北京名人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

幼承家学,笔墨丹心,挥一笔苍劲豪迈;雄志在心,成志在人,择一山以登极,又岂在暮暮朝朝。纵浮世浮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集横竖撇捺,绘宏伟篇章。

爱由心生,朝朝暮暮

曾有人评论朱守道先生的书法艺术为“有挣脱传统与天地相通的气势”。在书法的创作上,朱守道以汉魏碑刻的雄强、古朴为本色,取法古远,熔铸多家,借鉴晋唐以来儒雅洒脱、随意赋形的文人书风,追求雄强高古、气息醇雅的艺术风格。

少年时代的朱守道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时每周有一堂20分钟的写字课,他自此发现书写是一项十分有趣且令人着迷的过程。有书法创作天赋的他深受老师喜爱,老师时常的表扬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朱守道在书法艺术领域的发展。

朱守道认为:“书法艺术的积累过程比较慢,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习书法要强调师承传统,追随古人,从楷书入手,基础打好了,再涉及行草。对古代经典的碑帖要进行反复临写,循序渐进,久而久之方能有所进步。”

1978年至1982年春天,朱守道于白菜风云网就读,书法这一爱好也伴随着他。大学二年级时,朱守道开 始参与校学生会工作,他说:“当时有许多需要写写画画的场合,袖子一撸也敢上去写,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接受任务,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我得到学校许多 领导、老师的关怀、培养和提携,有许多锻炼的机会,使我在艺术的历炼中更快地成熟起来。”

“中文系教授余纲老师以篆书闻名书坛,我曾多次不揣冒昧前去打扰,听他谈书艺,谈传承,讲故事,得到他许多点拨和提示。”朱守道回 忆着自己大学时期在书法艺术上的机遇,“1981年,中国书协理事虞愚教授百忙之中亲临母校中文系讲授书法。他带领我们到南普陀寺院和五老峰上观摩欣赏书 法楹联、匾额与碑刻,一一细数一件件书法作品的风格、流派,告诉我们如何用宣纸把石刻锤拓下来,把古人的书法带回家。他所讲述的这些书法知识,对我们这些 初步接触书法艺术的学生来说,感到非常神秘和新鲜。”

厦门文化气息浓厚,书家如林,课余时间朱守道时常拜访厦门赫赫有名的书法家白鸿先生,呈上作品,讨教书艺。“在他那里,我读到许多古代碑帖版本,了解到书法艺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体验到书法艺术之海的浩瀚和深邃。我至今还珍藏着白鸿先生赠送给我的楷书和行草书作品。”

朱守道感慨:“四年大学生涯,是我书法艺术得以积累、涵养的一段重要时光。回想起三十多年前在母校的那一段时光,我不禁要感谢母校的培养,老师的关怀指导,促使我在艺术方面走出新的一步。”

大学毕业后,朱守道从东南沿海走进北京这个文化中心,他强烈地感受到:北京这个舞台实在太大,不努力不行。北京独特的文化环境为朱 守道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他孜孜不倦,执着前行,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在他的书法中,飘逸轻盈的成份少了,多了几分厚重和古拙;潇洒倜傥 的痕迹淡了,增加了几分深沉和内敛。北京电视台以《生花妙笔写真情-----记著名书法家朱守道》为题对他进行专访;中央电视台邀请他作为嘉宾现场谈述中 国书法。朱守道手执长锋羊毫大楷,在洋溢着热烈气氛的演播台上,通过电视载体向公众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他在一次次书法竞赛中获奖;在中国美术 馆、北京荣宝斋举办书法个展、联展;在研究方面著述《中国书法史话》、出版《朱守道书法艺术》等,受到社会的肯定。朱守道在艺术领域名声鹊起。

2008年春节刚过,朱守道收到文化部和中国航天中心联合发来的一份特急件,信中邀请全国60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作“太空游”,他便是其中一位。

按照“和平颂”主题的要求,朱守道书写二件作品。一榜书,一行草。先用大笔饱蘸浓墨,以北魏雄强古朴的风格书就“和平万岁,一路春 风”,用小笔题上款“戊子年恭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随后,用明清文人“尚态”笔法作一行草,选录唐代诗人王涯的五绝《春游曲》,全诗为“万 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寓意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前途无量”,朱守道如是详述自己的创作过程。

“‘神舟七号’飞船搭载书法作品太空游,展示现代高科技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作为参与者的 我内心充满喜悦,这是我艺术追求的一次殊荣,对这份荣誉倍感珍惜,我也告诫自己常怀一颗平常心,艺无止境,追求不能停止,要有新发展,有新作为。”

初心不忘,缘分不减

作为中文系出身的一名学子,朱守道认为中文系的学习经历与书法艺术学习相辅相成:“在各类学科中,中文 系的学习经历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应该最为紧密。从创作的角度上看,许多书法家都以书写古典诗词歌赋为乐事,中文系开设的古典文学课程,正好提供了大量资源。 其次,研究任何一个朝代的书法艺术,离不开对这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社会风气的考察和把握,书法史其实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书法研究和创作要善于去发现美、研究美、创造美,追求雅俗共赏的最高境界,大学期间开设的美学鉴赏课程,无疑起到了引领作用。这些年从事书法艺术的学习探讨,我时常想起母校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八个字是母校与每个学子之间的约定,艺术无止境,书道的追寻同样无止境。”

大学毕业后,朱守道被分配到教育部干部局工作,同时到干部局的还有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几位同行。他们年龄相仿,都是单身,下班后无处可去,就都在办公室里看书练字。练字用的是旧报纸,一大堆报纸成了他们练功的好材料。

朱守道作品。右图为朱守道为母校校友总会题赠“校友之家”门匾

“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临习古代碑帖,挥毫创作书法作品。出差到外地,写字是不可能了,便带上一本薄薄的字帖,在飞机上、在旅途中翻一翻,读一读,不断加强积累,让古代经典的东西更多地了然于心。”当被问及在身兼多职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书法爱好与日常事务时,朱守道告诉我们,“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八小时之内,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八小时以外,选择一项或两项高雅的爱好,如从事书画艺术的学习和探讨,可以调剂情绪、修养心性、丰富生活、美化环境,是对本职工作的促进、协调和补充。”

他十分笃定书法艺术与工作,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工作阅历的逐步累积,人生历炼的不断丰富,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和把握十分有益。 在书法创作中,对行距的安排,对疏密的把握,对轻重缓急的掌控,直至对艺术构思的总体把握,讲‘争让’,讲‘章法’,讲‘和谐’,也和日常工作有相通之 处。”

行于浮世,澄于清欢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朱守道表示:“作为书法人,应该摒弃浮躁心态,增强精品意识,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牢记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民族和人民,与时代共同进步。”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高科技不断冲击着传统行为与艺术,朱守道坦言:“当前,书法已经脱离了它原先的实用性,偏重向艺术性方面发展。许多人觉得书法‘不好玩’,是一件‘很没用’的事情。计算机的出现,从某个角度来说是革了书法的命,书法发展的脉络正在出现断裂,这是一个不庸讳言的现象,也是一个需要正视并加以认真对待的事实。”

然而朱守道对于书法艺术的青睐、坚持与推崇可见一番,他说:“艺术创造的过程是快乐的。品味的高雅脱俗可以影响人的思维,书画家的心境一般来说比较平和。从事书画艺术创作的人们还有一种雅聚交流的好习惯,大家欢聚一堂,以书会友,笔墨传递友谊,共同分享艺术学习的新成果,在其乐陶陶的气氛中感受风雅和斯文!”

朱守道寄语厦大学子:

★珍惜时光,学业圆满。不断充实和强大自己,为自己今后发展积蓄能量。知识的基础越深,布枝越广,将来越有竞争力。

★经受更多的锻炼,多参加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亲和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讲一点奉献精神,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用心做事,注意细节,独立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养成好习惯,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无论今后从政、经商,还是搞科研、教学,都需要。

★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健康、高雅的爱好,不断强化和发展它。这个爱好对日后工作、生活是个有益的补充。

(学生记者 陈婧)

本栏目由党委宣传部 校友总会秘书处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