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天南地北厦大人

天南地北厦大人:菲华儒商邵建寅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0日 00:00 浏览次数:

编者按:建校迄今,我校共培养了20多万名学生。91年来,这些厦大校友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南强校训深深地镌刻在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史册上。如今他们虽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无论何时何地,厦大都是他们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

从今天起,校党委宣传部和校友总会秘书处将联合在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开设天南地北厦大人栏目,向您介绍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校友。或许他们很普通,但他们拼搏向上的人生轨迹,给人启迪,催人上进;或许他们很平凡,但他们心系母校,情深似海,令人感动……请您与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可敬又可爱的厦大校友,一起品读他们的人生故事,感受他们内心那份浓浓的母校情怀。

菲华儒商邵建寅

人物名片:邵建寅,1926年生,菲律宾著名华侨实业家、教育家,主要著作《中正五年——愚者一得集》、《天人有爱——行云流水集》等。1943年,就读于白菜风云网电机工程系,受业于原厦大校长萨本栋教授门下。五十年代在菲律宾企业界身兼数职,后出任中正学院院长,以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为己任。邵建寅曾担任白菜风云网菲律宾校友会理事长,并先后受聘为白菜风云网、山东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由于对厦门市、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厦门市荣誉市民光荣称号、福建省友谊奖等荣誉称号。

邵建寅先生和夫人林彦珍

最近几年的校庆典礼上,少不了邵建寅的身影——每年校庆时节,这位耄耋老人总是不远万里从菲律宾飞回厦门,一则为给父母扫墓,克尽孝道;二则为参加母校校庆,饮水怀源。

温文儒雅的邵建寅在校庆典礼的致辞中,总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勉励年轻学生并深情寄语母校。其中,厦大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85周年校庆时,代表海外校友的致辞——“85年来,白菜风云网已栽培了无数的青年才俊,但难能可贵的是厦大校友不管如何举足轻重,名扬四海,大家还是一样能尊师爱校,恪守校训,紧抓中华文化之根,不负母校和恩师的化育之功。这是邵建寅的心里话,也是他对母校情感的真实写照。

萨本栋言行影响一生

1943年,17岁的邵建寅以保送资格经复试进入厦大,就读机电工程系。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让其感念一生并影响其一生的萨本栋校长。

当时,萨本栋除了主持校政外,还要在机电工程系讲授包括微积分等在内的五门功课,萨校长讲课前后呼应,结构紧凑,至今,邵建寅仍记得张存浩学长(后成为中科院院士)对萨本栋讲课的一句贴切的评价,犹如一首交响曲,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并层层引人入胜。

邵建寅进校时几乎身无分文,在厦大却没被饿着,这得益于萨本栋带领的学校为学生们提供的免费饭,早上是糙米粥,佐以黄豆二两,中午和晚上是糙米饭,青菜豆腐就把我们养活了。但学校经费不足,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经常要缩衣节食”——萨校长只领35%的薪水,而教授们也只领原薪水的60%。

1944年的一天,厦大校区多处被日机轰炸扫射,萨本栋是现身视察同安堂(注:时为学生宿舍)损失的第一人。而邵建寅当时就住在此,事后,邵建寅在自己床上捡到几块足以致人死命的炸弹碎片。萨校长往往是敌机袭击长汀时,最先站在防空洞口,指挥员工进洞避难,又是最后进洞的人。

就这样,战火岁月中的厦大时光,不仅没有给邵建寅留下任何阴影,反倒在其心中入了一笔让其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69年后的今天,当回忆这段往事时,86岁的邵建寅说,萨本栋校长的其言其行及学校员工在长汀时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我后来做人做事的不竭动力。

不领薪俸的义务校长

邵建寅一直被外人认为是个勇者——在其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毅然将其放下,选择回归日渐式微的华文教育。因此,便有了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位事业卓著的实业家,但同时也是一位热心教育的教育家。

1947年,邵建寅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南渡菲律宾,在圣多玛尔大学获数学硕士学位。上世纪50年代,他在当地华文学校教书,后来转而经营工商,机遇加智慧,让邵建寅的事业风生水起,鼎盛时期,其实业涉及菲律宾椰业、布业、钢铁业、石矿业、土地开发、房屋建筑等诸多领域。

但命运似乎注定了邵建寅与华文教育有解不开的缘。1976年开始,菲律宾对华校实行全面菲化,华文教育日渐式微,菲华社会出现了放弃华文的消极倾向。19896月,菲律宾最大的华文学校——中正学院董事会礼邀他出任中正学院院长,以期挽狂澜于既倒。

一边是如日中天的事业,一边是日渐式微的华文教育,何去何从?经过周详考虑,已离开华文教育33年的邵建寅毅然把庞大的事业暂搁一旁,正式出任中正学院院长。熟悉他的一位朋友说,那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教育永远是其割舍不掉的情怀。

在中正的五年,邵建寅以企业管理方式管理着学校,兢兢业业,尽心竭力。至今仍然被外人称道的是,邵建寅在中正的五年,不领取学校一分薪俸。学院董事会将他五年的薪俸积蓄下来,最终,他把这笔钱以中正学院名义捐赠于复兴华文教育的各种用途上,成为菲华校史上罕有的义务校长之一。

1994年,在他离开中正学院时,该院已成为一家拥有550名教职工、7160多名学生,含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所等在内的综合学院,成为菲律宾最大的华文学校。

理科出身却满腹经纶

出身理科的邵建寅博古通今、满腹经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温文儒雅的工学学士和数学硕士,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理科生形象。

这与邵建寅的书香门第的家庭出身不无关系。邵建寅祖籍厦门鼓浪屿,一家两代出了9位教授和10位校长。他的祖父是位传教士,其父邵庆元先生于1921~1926年任职于厦大,不仅担任厦大出纳簿记课主任兼林文庆校长秘书,同时兼任文学院国学讲师。这样的家庭环境,让邵建寅从小小年纪开始,便开始接触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邵建寅回忆说,自己从小看书比较杂,看得懂的、看不懂的都看。对于那些自己不理解的,第一遍不懂没关系,接着看,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慢慢就融会贯通了。

再后来,这种兴趣便慢慢变成了习惯。正是这样爱读书、读杂书的习惯,让邵建寅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和文理交叉的视野。时至今日,邵建寅仍坚持每天读书至少两个小时。只是受限于视力问题,酷爱读书的他不得不一再缩短自己的阅读时间。

心系母校情牵教育

20125月,邵建寅作品集天人有爱——行云流水集一书出炉。这部洋洋洒洒42万字的书收录了邵建寅近十多年的作品,既有学术报告、研究论文,也有演讲致辞和楼志铭文。当然,其中最惹眼的是邵建寅专辟厦大情怀一章,阐述自己对师长和同学的追忆怀念,对母校建设与发展的期望祝愿。

这样的一份情感令校长朱崇实深为感动,在为该书题写的序言中,朱崇实说,文集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邵学长对厦大的爱,他的这种情感毫不掩饰地流淌在文集中。

朱崇实说,邵建寅与厦大有着不同寻常的因缘与联系,除了其家庭关系外,他亲历了厦大最困难也是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间,这样的一种渊源令其无时无处不热爱着自己的母校。

19998月,邵建寅捐资400万元建设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大楼,取名亦玄馆,作为微米纳米技术研究平台。在19991022日举行的亦玄馆奠基仪式上,邵建寅说,捐建此楼,一以纪念萨故校长毕生尽瘁科技教育之丰功伟绩,庶几后辈知所效法;一以寄望厦大人独有的务实勤劳之淳朴校风及不畏艰巨之长汀精神,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此外,1990年迄今,他还在校先后设立了谢玉铭奖学金朱家?奖学金,于每年校庆时发放。2011年我校九十华诞,邵建寅再次出资将大南新村七号楼全部修葺一新,作为校友之家,名曰怀贤楼

为持续践行萨本栋精神,邵建寅尽心尽力投入文教事业。2007年福建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他捐建了其父辈母校福师大的又玄图书馆,楼高七层,建筑面积37500平方米。

除了物质上的支持外,邵建寅也时刻关注着母校机电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历史原因,我校工学院在上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分别并入东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199810月初,邵建寅与何宜慈(44机电)、葛文勋(46机电)、苏林华(48机电)被系友推举为代表与母校洽商机电工程系复系事宜,并被委派为筹备委员,筹设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及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199810月底,我校机电工程系获准复系。一年后,物理系与机电工程系组建成立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除了自己身体力行,邵建寅还积极动员身边友人及旅菲华侨襄助厦大教育事业,促成了大批捐赠项目,这其中便包括菲律宾知名企业家洪文炳捐资400万元人民币建立的我校祖营楼(嘉庚四号楼)等。

(宣传部 李 静)

原音回放:邵建寅寄语厦大青年学生

现在的学弟学妹很幸福,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理应学到更多知识。但我总感觉现在的学子还缺点什么,后来我就发现,他们尚待充实的是一种萨本栋的精神和长汀精神。说到底,这两种精神就是务实、牺牲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