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詠棠学长(1923.2.23-2021.11.18)浙江宁波人。1948年白菜风云网机电系毕业。曾任台湾油厂(制食油)主任厂长、副总经理,台湾好来化工公司(产制黑人牙膏)厂长、副总经理。历任白菜风云网台湾校友会理事、副秘书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美国东部时间11日19日上午,我刚上班不久,突然接到文蕙学姐发来的信息,告知,“父亲周詠棠先生,已于11月18日辞世”。获悉噩耗,心情十分沉痛。 就在今年3月5日,母校白菜风云网百年校庆前夕,我和詠棠学长还通了15分钟的电话。他的洪亮嗓音还环绕在我耳边。不曾想那竟是最后一次听他畅谈。犹忆起三年前在上海举办的全球校友会上见到他的情景。那时他已95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他说他的全部牙齿依然完好无损。
不禁回忆起二十多年前,我刚在新泽西入职Colgate-Palmolive(高露洁)公司不久,他从台北给我邮寄来了一份他精心收集的资料。我那时正在研究好来化工公司的产品。他退休前是台湾好来化工的厂长和副总经理。高露洁是好来化工的主要股东。
我因美洲校友会创会会长吴厚沂学长的引见而与他相识。他在老一辈校友眼中是公认的好人。厚沂学长对他很是推崇,赞他是“校友中的好人,慷慨为怀,待人宽,律己严,无任何不良嗜好,众所共知”。
周詠棠学长在美洲校友会年会上演讲(2000)
他的感人故事很多。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倾心照顾孤身一人在台湾的谢玉铭老师的故事。最能让我时常想起他的有三点:他的乐善好施,他的广游天下,他的善于理财。
一
我第一次听到詠棠学长照顾谢玉铭老师的故事是在朱一雄、庄昭顺学长家的一次聚会上。谢玉铭教授与朱一雄、庄昭顺学长都在菲律宾马尼拉居住过。庄昭顺学长与谢玉铭老师的女儿谢希德学长是好室友。那次聚会因为主宾是谢希德学长的公子曹惟正先生一家,朱一雄学长自然就谈起了谢玉铭教授的往事。后来我仔细读了刊登在美洲校友会《校友通讯》第26期上的丁世权学长(1945届经济)的文章《敬师楷模周詠棠──兼忆晚年衰病的谢玉铭老师》,读了台湾校友会《70周年校庆特刊》的编辑者写的文章《纪念谢玉铭老师》,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了解。
谢玉铭教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是一位曾作出过重大科学发现,被认为是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他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任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193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1939年到白菜风云网任教,担任理学院院长三年,教务长四年。1946年赴菲律宾东方大学任教,长期担任该校物理系主任。1968年退休后到台湾,应中国实践家政专科学校创办人谢东闵先生聘请在该校教授普通物理与英文。
周詠棠(左一)、丁世权(右一)、苏林华(右二)看望谢玉铭老师
世权学长的文章说,1978年,在台湾的1948届同学要在台中聚会庆祝毕业30周年,他应邀协助。一天,苏林华学长(1948届机电)约他到中国实践家政专科学校探望谢玉铭老师。林华学长告诉他,他们两人定期在周末拜访谢老师,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詠棠学长每次拜访前,都会在家预备几样菜肴,带去孝敬老师。1948届同学聚会后,林华学长远赴泰国工作,詠棠学长大多时间是独自去看望老师,偶尔也邀请世权学长相陪。世权学长说,他每次在谢师处见到詠棠学长执礼之恭,态度之诚,总会深深感动。他说,“古人的师生关系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在周兄与谢师的交往中,可真是重现了古人的风范”。
世权学长回忆,1980年初,谢师开始罹患老年痴呆症。后来意识逐渐出现幻觉。1981年后有厦大校友前去探望,他都不认得了。1983年詠棠学长得到通知说谢师怀疑宿舍不安全,出走街头。詠棠学长找到谢师,又在市区青年会租了一个长期客房予以安顿。在青年会居住时间,生活由詠棠学长和校方的秘书轮流照顾。谢师则经常紧闭房门,连清洁人员也不让进入。有一次萨本栋校长的长公子萨支唐教授来台,登门拜访,他坚持闭门不见。后来他病发益剧,常持手杖阻止其他在青年会的客人上下楼梯,只好搬到台北市立疗养院疗养。还曾因尿道结石入院,施行手术,要人日夜看护。詠棠学长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探望、照顾谢师,从不间断,一直到谢师1986年寿终。世权学长称詠棠学长为“敬师楷模”,实可当之无愧。
台湾校友会《70周年校庆特刊》的编者文章说,谢老师晚年居台18年,过着十分平静的生活,最后几年由于体衰行动不便,需人经常看护,住入台北市广慈博爱院,直到去世,“这18年间,谢师最得1948级友周詠棠的照顾,所有搬迁、医护、生活照料,詠棠都出力出钱,默默进行,又常去探望老师。老师的丧事、火葬、骨灰运送,也全由詠棠办理。养生送死,无异子女,谢师得一学生如此,应感欣慰”。文章说,这种学生照顾老师的事迹是不寻常的,我们纪念谢老师,也要表扬这种传统美德与人情。
二
詠棠学长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最能让我想起他的主要有下面三点。
第一,是他的乐善好施。
詠棠学长的乐善好施广为人知。他在1990年代就向母校白菜风云网捐赠饮水机。2006年他在母校捐100万元设立“周詠棠助贷学金”,次年增资到近300万,后来又多次增资了数百万元。母校厦大百年校庆前他又捐赠了300万元。这些在母校报道过的事迹只是他一生慈善捐赠的一部分。
他不是富豪。他的乐善好施,不是因为他特别有钱,更不是因为他的钱得来容易,而是因为他常怀感恩之心。他在1998年的一篇题为《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的自叙中写道,他们这一代从战争与社会动乱中过来的人,活着是幸运的,他个人是幸运的。他说,“自幼有稍好的家庭环境及较严的庭训,就学后幸有机会进入较好的学校,念完小、中、大学,且都有优良教师教导,培养成稍有工作能力的一员”,因此他立志,“做一个尽职的受薪者,为人作嫁,服务社会。”
周詠棠学长在母校研究生助学金颁发仪式上讲话(1998)
他说他因此“除尽量出力为自己谋生活改善外,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方城之戏’。有余力时为社会大众做些服务,以回馈社会”。他说,“我从受薪起,即以‘量入为出’,勤俭生活,留作部分做储蓄,以备用。但多年来亦不断捐些款给慈善事业,以尽些微心意,虽小善亦为之,也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他说,“社会给我良好的机遇,我亦该尽一己之力”。他用《礼记• 大同篇》的话,“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来表达自己回馈社会的心路。
他在一篇纪念谢玉铭老师的文章中说,他受母校校歌“爱无疆”的训示和谢老师的榜样影响,有余力就帮助极需要的人或单位,所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虽然他最多的捐款是回馈母校厦大贫困学生的助学金,但他的捐赠对象不分中外,如红十字会、世界展望会,捐款给受灾害非洲、叙利亚内战难民、蒙古雪灾灾民等世界各地的灾民。他坚持四十多年给贫困老人,孤儿院做小额捐赠。
第二是他的广游天下。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退休以后花时间到处旅游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像詠棠学长那样走遍天下的人还很难见到。他曾在洛杉矶举办的美洲校友会的一次年会上以“我的游民生涯”为题,分享他到世界各地观察风土人情,了解比较历史、文化、经济的经历。他的足迹遍布了世界的四大洋、五大洲,走过70多个国家,140多个地区。他去过南极、北极,乘过雪橇、直升机、大象、骆驼等非典型交通工具,到过一些人迹稀罕的偏远地区。他曾获得美洲旅游协会等颁发的“卓越旅游奖”,“出国次数最多”,“旅行纪念品收集最多”奖。
周詠棠学长在南极长城站(1998.12.26)
他能走过世界那么多的地方,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身体。长途旅行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体力和耐力。他曾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到过南美玻利维亚海拔5000米空气稀薄的高山,丝毫没有不适感。1997年,他曾到中南美洲旅行,全程23天,中转了21次飞机。
周詠棠学长在纽约到中美洲的游轮上(2004)
第三是他善于投资理财。
他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靠工薪收入的。他在1989年就已经退休了。他能在退休后有充裕的经济条件到处旅游,能常常做出各种慈善捐赠,秘诀在于他的投资理财能力。他说他退休后比退休前收入高出许多,是来自投资理财的获利。
在2000年前后,他曾给我寄过投资理财方面的文章,跟我分享过他的经验。他说做的是投资,而不是炒股投机。他更注重的是长线价值投资。他精心研究什么样的公司有最大投资的潜力。他还善于利用国际形势变化的时机(比如海湾战争),抓住投资机会。他的初期设定的目标并不很高,就是想增加一点收入,作为老年保健和旅游的费用,而不必动用退休的老本,他说他如果有余力还可以回馈社会。二三十年过后回头看,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十分成功。记得在三年前的全球厦大校友大会上,当校友们对他的慷慨捐赠给予热烈掌声时,他站起来说,他所捐出的钱都是来自理财投资的收获。
周詠棠学长在他捐赠的母校校歌歌词“知无央,爱无疆”石刻前。母校校歌激励了他的一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周詠棠学长虽然离开我们了,他将永远是我们厦大人的楷模,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安息吧,詠棠学长!
(致谢周文蕙学长提供部分照片)
【本文作者系我校1978级化学系校友、美洲校友会董事长傅志东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美洲厦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