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浮光掠影赤柱游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5日 00:00 浏览次数:

2012年12月16日,白菜风云网旅港校友会在赤柱举办“贺圣诞迎新年敬老活动”,令我有幸在阔别10多年后,再次踏足赤柱。

是日,和风惠畅,冬阳暖煦。半月形的赤柱海湾山清水秀,波光粼粼,风帆游弋,一派悠闲动感的景象。我游览了赤柱大街和海滨长廊,看赤柱市场满布各式小商店,售卖的货品诸如中国古董饰物、丝绸衣衫、提袋挎包、书画折扇,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中外游客,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黄头发、黑头发、白头发,黑眼睛、蓝眼睛、碧眼睛,男女老少,熙熙攘攘。赤柱的建筑中西合璧,既保留香港的渔村特色,又富有西欧旧时代的风情。我发觉赤柱变了,变得更加美丽,更富有魅力,更吸引人了。

半月形的赤柱湾山清水秀

赤柱位于香港岛最南端,是香港岛上历史最悠久的村落之一,亦曾经是英国驻军之地。陈佐洱先生在《我亲历的香港回归谈判》一书中说,有一天,他和同事们来到有「无敌海景」之称的赤柱。当然,他们不是去游览,而是实地考察拟议中将移交中方的英军校级军官宿舍营地。回程的路上,还到附近的圣士提反书院去凭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过的一起鲜为人知的日军杀害170名手无寸铁的伤病员和医生、护士的惨痛血案,以反思历史。

赤柱市场的各式小商店

这天,我没有去陈佐洱书中提及的圣士提反书院。但是,在赤柱的海边却看到了那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建筑「美利楼」,以及「美利楼」外海边那座同样带着怀旧色彩的「卜公码头」。

「美利楼」和「卜公码头」都是具百多年历史的欧式建筑,原位于香港中环,是香港回归后,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一块块、一件件地拆搬到赤柱海旁,重建而成。2000年,「美利楼」在赤柱建造而成,成为赤柱的地标;2007年又在「美利楼」外的海边重建了「卜公码头」。两座维多利亚式古建筑的重建既保存了历史古迹,又为这个闻名世界的旅游点,增添一抹怀旧色彩。

与海滨长廊相邻的赤柱大街是一条布满酒吧、餐饮店的新潮街道。街上游客如织。一位三、四岁大的洋娃,光着膀子,在露天吧座之间跌跌撞撞的跑动。他的妈妈紧跟后面,展现出灿烂的笑容。大街的一头连接着2000年新落成的赤柱广场,这是一处集购物中心与「闲情坊」于一体的现代建筑。购物中心楼高5层,售卖各种名牌货品,商场的中西食肆有各式美味食品。「闲情坊」位于购物中心旁,是一个多用途的户外表演场地。当天下午,有一群头戴圣诞红帽子的青年在「闲情坊」的舞台中央演唱圣诞歌曲,还有小乐队伴奏,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驻足观赏。赤柱广场边上,「美利楼」的拱式窗廊前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圣诞的乐韵在耳边飘扬,我忽然觉得彷佛置身于欧洲的一个海边小镇。

光着膀子的洋娃娃,后面紧跟着他的妈妈

赤柱的风韵不仅表现在她浓浓的古今洋味,还在于她保留着渔村的古旧风貌。低矮的、然而整修一新的天后古庙,水仙古庙,在这洋味十足的楼群中,仍有其立足之地;还有那巡游在「卜公码头」附近的、约30米长、三桅杆红色风帆的仿古「张保仔」海盗船等等景物,唤起了游客们对这个曾经海盗出没的、渔民以打鱼谋生的渔村历史的回忆。

参加活动的厦大旅港校友中不少年轻的校友是第一次来到赤柱。他们流连在美丽的赤柱海边,把赤柱与厦门相比较,感到既亲切,又新奇。亲切的是两地都有碧波港湾,新奇的是赤柱竟然有这么浓厚的洋味及别致的渔村风情。他们说,赤柱走一圈,才真正体会到了赤柱百多年来沉淀的人文历史精髓之所在!

在离开赤柱前往巴士站的途中,我脑子里还在想着刚才在海滨长廊看到的一座雕塑。它是一组高低起伏的、风帆状的有机玻璃柱群。从这座被创作者命名为「浮光掠影」的雕塑上,我彷佛看到赤柱湾水花淡淡的涟漪,看到梦幻般的香港历史画卷,多姿多彩,充满生命力。

五光十色小赤柱,古今中外大观园。半日赤柱游,虽然短暂,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别有风味,十分难忘。

厦大旅港校友会“贺圣诞迎新年敬老活动”现场

徐兰芳理事长致词

参加活动最年长的三位学长,左起:1949经济系毕业的吕维穆,1945年化学系毕业的黄保欣,1949年法律系毕业的吴东南

旅港校友会近三任理事长(前排左起:林贡钦、王少华、徐兰芳)聚首活动现场

一群头戴圣诞红帽子的青年在「闲情坊」的舞台中央演唱圣诞歌曲,厦大旅港部份年轻校友一同分享

重建的古迹——美利楼

怀旧色彩的「卜公码头」

「卜公码头」的游客及帆船

赤柱广场附近的天后古庙

坐落于赤柱海边的水仙古庙

三桅杆红色风帆的仿古「张保仔」海盗船

新潮的赤柱大街

海滨长廊上命名为「浮光掠影」的雕塑

上一条:浮光掠影赤柱游

下一条:短文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