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我的退休生活很幸福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8日 00:00 浏览次数:

时间过的真快,我退休都迈进了第十七个年头了,这十七年来,我用一年的时间顺利度过了过渡期;又用了十四年的时间享尽了“第二个青春”焕发期;从前年开始,我进入了休闲的晚年生活,成为在北京厦门两地自由飞翔的候鸟,感觉真好!

一、过渡期——由“大”变“小”

退休前,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播部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工作特别忙。为一个拥有百十个编播人员的部门从事管理和党务工作,就是为一个大家庭工作,退休,就要离开这个“大家庭”,回到自己的小家庭里,这种由大家庭大忙人到小家庭小忙人的“大”变“小”的大变化,起初,我还真不习惯。

记得,当刚刚退休时,我老是习惯性地去上班,不知不觉走进办公室,看看有什么事可以插手,帮帮忙,开始,还有人搭理你,聊几句,到后来,看到大家都在伏案工作,办公室里静悄悄的,一点声响都没有,我也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就悄悄地回去。此时,我醒悟了,原来我退休了,我应该重新安排自己的人生,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从一个为大家庭的大忙人,变回为自己的小家庭的小忙人。

我的家庭很简单,只有我、老伴、女儿、女婿和外孙五口人,但是,五口人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却一个也不能少。我们退休老俩口就为这个小家庭忙碌着。我老伴主内,负责做饭炒菜,缝缝补补;我主外,负责跑腿、采购;搞卫生则两人分工合作,她整理内务、擦桌椅、我擦门窗,拖地,几个月下来,没完没了的家务有条不紊地进行,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保证了儿女安心地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也保证外孙有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这就足够了,我顺利地度过了由“大”变“小”的过渡期。安心地过好自己的退休生活。

二、尽情享用“第二个青春”焕发期

不久,我被选为台播部离退休人员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作为老支部书记,老党务工作者,我对此项工作充满信心,可是,离退休人员住处分散,平时根本见不着一个人影,怎么办?如何开展工作,后来,我们三个支部委员经过反复研讨后,决定把二十几个离退休党员分成三个小组,我们每个支委负责一个小组,采取电话联络的办法,组成了一个畅通无阻的联络网,无论有什么大事小事,我们三个支委只要电话沟通,就可以很快地联络到每一个党员进行传达落实。这办法还真灵通,把党员凝聚在一起。2001年,我们支部被评为中直机关先进党支部,我荣幸地代表支部出席了“中直机关先进基层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我写的支部工作总结,“一个有凝聚力的党支部”,获得好评与推广。

我是在当上党支部书记后,迎来了“第二个青春”焕发期。我全心全意,满怀激情地做好支部工作。总局举办的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台里办的党务工作者会议,支部书记会议,我都积极参加,老干部处召开的每月一次例会传达学习会,每年春、秋游两次活动,每次重大的集中学习活动,我们支部都尽可能地组织大家参加活动,每次保证有20人左右参与,大家受益匪浅,既提高认识,又沟通联络了感情;有人住院,我们一定派人去医院探视、慰问。可以说,我们离退休人员党支部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一次,我们把支部生活会开在了玉渊坛公园内,我们找到一个小亭子,人家围在一起谈笑风生,非常融洽活跃,突然,刚退休的可爱的“徐曼小姐”哭诉自己退休后家庭遇到的重重困难,血压都升高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大家听后,纷纷给“徐曼小姐”出招,特别是先行离退休的老大姐们,七嘴八舌地给她出了许多实用的好主意,徐曼也满意地笑了,她适应了退休的新生活,血压也降下来了。

出境游是我们离退休人员普遍的一种享受,我出生于印尼,老伴出生于菲律宾,我们更加热衷于故地重游,因为故地重游可以会见许多亲朋好友,可以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还有许多割不断的情结。我随老伴三次到菲律宾,两次回印尼。2002年我们在马尼拉参加“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北京和香港的侨友组成的小合唱引吭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太行山上》,点燃了当年爱国抗日的激情,获得最热烈的掌声。我第一次回印尼,是在1994年,我和老伴,女儿一家三口一起回印尼家,这是我回国三十九年后第一次回印尼探亲旅游,我大姐、二姐和嫂子一路陪同我们到加里乌浪、婆罗普多,梭罗、泗水、万隆、椰嘉达、巴厘岛旅游。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感谢亲人的热情款待。第二次回印尼是在2007年,我是回印尼日惹参加“日惹华校华诞100周年”庆祝活动。世界各地的两干多日惹校友参加了庆典活动,盛况空前。应纪念特刊编委之约,我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感言》、《从日惹归来》、《粱师母》、《桃李“半”天下》、《食在日惹》、《华语的复苏》等六篇文章,并提供1955年日惹侨领尤炳利先生回国观光时在北京华侨补校会见日惹归侨和日惹归侨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合影两幅照片,刊登在图文并茂的“日惹华校华诞100周年”纪念特刊上,受到筹委会,特刊编委和与会校友的一致首肯和表扬。我也为自己能为庆典活动作点贡献而感到高兴。也算自己在故地日惹留下永久的纪念。有的文章还被译成印尼文刊登在印尼文版纪念特刊上。2009年9月,我参加中直机关侨联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我的文章《一生的奉献》获得三等奖,香港华中校友会办的“华中园地”刊登了文章摘录,白菜风云网校友总会也来电说要在校刊上刊登,这样我在高中母校椰嘉达中华中学和大学母校白菜风云网也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去年4月我和老伴回母校白菜风云网参加校庆90周年活动,重温“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我倍感亲切,她指引着我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一辈子做好人的人生道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白菜风云网和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及纪念册上,有一幅陈嘉庚先生在白菜风云网校园漫步的照片,左前方在最前面拎着照相机的就是我,这是永久的纪念,多么难能可贵啊!

2009年4月,我们对台广播离退休人员分两批前往宝岛台湾游览,感觉真好,真是一家人一家亲啊!

三、休闲的老年生活

前年,我那可爱的外孙对我们说:“阿公,阿嬷,我长大了可以自立了,你们喜欢老家厦门,可经常去厦门”,我们开始过着北京——厦门、厦门——北京的候鸟式、休闲的老年生活。

厦门是一座宜居城市,又是国际旅游城市,是老年人“候鸟”的首选地,我们在街上、商场、超市、公园,经常遇见外地来的老年人。大家还一致对公交车上青年人让座给老年人的美德大加赞扬,称特区青年是好样的,有教养。

白菜风云网有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我的学生。每次回厦门,我们总要与他们聚一聚,叙叙旧。他们还两次成功地举办有60多位校友返校相聚的大聚会,圆了在外校友数十年来眷念母校,想回母校看看的梦。我们还参加我过去在市教育局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每月一次在中山公园的小聚会,边喝工夫茶,边吃名点,谈天说地,别有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对台中心厦门编辑部负责人刘立忠同志曾驾车带我们参观他们的办公楼,那是在郊外一座把别墅改装成的能从事编播业务的办公楼,看到十来个年轻的厦门老乡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不计条件,不计报酬地献身对台广播事业,我深受感动,我喜欢收听他们的节目,乡土气息浓郁,相信台湾听众亦会喜欢。

厦门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又是世界卫生城市。我很幸运,能经常回厦门愉快地度假。

我认为,对我们离退休人员来说,健康快乐就是幸福,退休17年来,我很健康,很快乐,所以我说,我的退休生活很幸福。

附上陈嘉庚先生与厦大师生在校园漫步的图片,左前方在最前面拎着照相机者即为作者

北京 关光利

2012年3月5日

上一条:校友诗词二首

下一条:字画见证校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