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林语堂情牵鼓浪屿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00:00 浏览次数:

假期怀着仰慕文化名人的心情,来到中国最美丽的城区——厦门鼓浪屿,探访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居住、读书、热恋过的地方,就是位于鼓浪屿漳州路44号的廖家别墅。经岁月沧桑,别墅已破旧,前门倒塌,但占地面积很大,别墅四周有路径,屋前有水井、金鱼池,后花园花木繁茂,白玉兰、龙眼树、高大的树荫长青藤垂地,清幽宜人,后花园琴声幽扬,有人正练嗓音。征得主人的同意,我进屋、上楼,可见橡木地板,镂雕花卉,漆金屏门,欧式壁灯、吊灯,可以想像当年的华丽典雅,满堂生辉。

林语堂出生于1895年漳州平和县坂仔村一个牧师家庭。1925年父亲把林语堂送到鼓浪屿教会办的养元小学读书,毕业后又进入浔原中学。幼童时,林语堂曾对父亲说:“我要写本书在全世界都闻名。”他学习勤奋,博览群书,牢记姐姐的叮嘱,一定要好好读书,做个好人,有用的人,有名气、有出息的人。在鼓浪屿,他寄居于父亲友人豫丰钱庄老板的廖家别墅。别墅直通漳州路巷口,小巷东连被称为菲律宾木材大王李家庄别墅,巷西毗邻著名实业家陈家别墅,北端是体育家马约翰故居。

林语堂在鼓浪屿读书、生活了七年。他每天走过这条狭长的小巷。1911年,以高分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大学期间,他邂逅端庄美丽的陈锦端。两人一见钟情,很快进入热恋期。无巧不成书,林语堂没想到他热恋的陈小姐,竟是自己借居的鼓浪屿廖家的邻居。放假回厦门,他几乎天天跑到陈家别墅与陈小姐约会。免不了被陈锦端父亲陈牧师发觉,陈父不同意自己的千金与林语堂来往、结合,于是,他做起媒,把林语堂介绍给邻居廖家千金廖翠凤。廖小姐早已仰慕林语堂的学识,不嫌弃林语语家境贫寒。经过双方家长议婚,一拍即合,林语堂无奈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林语堂与陈锦端这对恋人被拆散后,陈锦端被父送去美国学西洋画,回国后嫁给厦大一教授。1916年,林语堂上海大学毕业,他虽与廖翠凤订婚,但仍忘不了与陈锦端恋情。林语堂迟迟不愿结婚,他提出毕业后去清华大学教三年英语再说,在清华他获得了留美的名额。林语堂准备告别廖家赴美,廖老爷要他立即完婚并带翠凤去美国。林廖在鼓浪屿教堂举办婚礼,三天后,这对新婚夫妇远赴美国。林语堂在哈佛大学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旋赴法国莱比锡获博士学位。1923年林语堂回国,1926年任白菜风云网文科主任。1927年在上海创办《论语》刊物。1936年携全家赴美从事写作。1939年,林语堂创作长篇小说《京华烟云》,70年后,《京华烟云》在国际笔会被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小说以巨大的篇幅,深沉含蓄的感情,浓墨重彩,把求学时期埋藏在心底的热恋对象,化作小说主人公姚木兰。姚木兰聪慧美丽、温婉文静、宽容善良,这形象以陈锦端为模特儿,寄托作者对热恋对象陈锦端的怀念之情。小说以人物离合为经,以时代动荡为纬,流露了作者对陈锦端爱恋、赞美和真情的倾诉,这体现了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的色彩。

林语堂长期居住在国外,受到欧风美雨的熏陶,他身在异国,心系故园乡梓,对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物都保持着如痴如醉的永不衰减的初恋之情,作品以乡思、乡恋为载体,寄寓了他刻骨铭心的初恋之情,故乡的山山水水、所闻歌调、所见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皆沁入心脾,在血脉中循环,每每触景生情,不能自己。当他听到闽南乡音,便牵动乡情,如同重返故里,浑身舒服,感到格外温情亲切,一种儿时欢欣的喜悦情景涌上心头,不禁产生“谁无故乡情”、“不亦快哉”的感叹,当他听到闽南乡音,他觉得人际间距离顿然拉近了。这种地缘、方言所形成的民俗环境、氛围,使林语堂领略到金圣叹所说的:“久客还乡之人,舍舟登陆、行渐近渐闻本土乡音,算为人生一大快意事。”

廖家小巷,见证林语堂的青春往事,记录他初恋的美好回忆。而今,林语堂寄居的廖家花园,马约翰等故居,成为鼓浪屿人文历史的组成部分,正吸引更多游人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