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回忆在厦大的两件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1日 00:00 浏览次数:

在厦大,或其他任何一所大学,学生来自同一所中学,乃至同一个班级,都是一件很普通不过的事情。

但我与华学忠在进入厦大前,都曾就读于上海同一所中专,这种现象就较稀罕了。

1954年秋天,我与华学忠分别考入上海工业管理学校,我在工业企业会计班,他在统计班。

这所中专并不大,所以尽管我俩不在一个班,或一个专业,但经常可以在图书馆的阅览室见面。由于该校属于经济管理类学校,阅览室订有包括厦大出版的杂志,如《中国经济问题》。像许涤新、王亚南、孙冶方等经济界的大师与名家,也早已为我们所熟知,不时,读过他们的文章,由此,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办的白菜风云网也如雷贯耳,早已为我们所熟悉。

1957年中专毕业的第二年,华考入厦大经济系计划专业;而我则于1959年考入外文系英文专业。就在我从原工作单位三明钢铁厂直接坐火车到厦大报到的途中,突然传来离我座席不远、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寻声看去,竟是华学忠同学(他从上海上车)。我俩为分别两年,途中不期而遇,又奔赴同一所大学感到非常开心,紧握双手寒暄后,他邀我先入住集美那栋高楼,因为8月23日大台风刚袭厦门,许多房子屋顶被掀,当晚入住学校不方便。

当年厦大有8个系,而大部分系只招福建学生。而我俩都来自上海同一所中专。我们既是中专校友,又是厦大学友,实为不多见。华于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省计委,而我后来到了北京。至今,我们离别几十年没有联系,当我回忆这段往事时,格外想念老校友。

来自各大学

我们外文系59级入学时有50多人,但是到了1960年,班上来了一位高佻的女同学钱熙平,她是随脍炙人口的电影《英雄虎胆》和以后话剧《陈毅出山》的军旅剧作家的丈夫,从杭州大学转到我们班的。

不久,我们班上来了俩位来自湖南(长沙)矿冶学院的同学黄炎林和姚寅生,他们是来厦大外文系学习,毕业后要回到原学院教书的。

1961年,来自福建农学院的张莉荣和杨秀招同学, 她们与来自湖南矿业学院的同学一样,要在厦大外文系学习,以后要回原学院任教。

1962年,复旦大学的陈荣皆同学,因是厦门人,转学到我们班。

这样一来,我们这个班就有来自4所其他大学,多达6人异校同学先后回合在一起,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院校,但非常团结,事事争先,处处创优,成为厦大的红旗班。

要提到的是,原定毕业后要回原校任英文老师的4位同学,毕业时没有回原校,而是与我们一样分配。黄炎林留系任教,张莉荣到了侨大,其他同学则到了不同岗位。

我想,外文系59级集中了曾考入5所不同高校的学生,这种现象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写于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