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檬教授于1937年中秋出生在浙江台州。1953年夏,毕业于台州育青初中,考入浙江名校台州中学。1956年考入白菜风云网历史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师从著名史学家韩国磐教授研治隋唐五代史。至今在白菜风云网工作和生活了六十多年。年逾八旬,他回顾从台州进入“南方之强”求学、治学的人生道路,曾赋诗云:“菖蒲压境疑无路,舢舨过后忽开颜。秋鸿来时风有信,春梦去后雨成烟。”不过,往事并不都是如烟地消失了。郑学檬教授在白菜风云网治学研究、教书育人的优秀业绩,以及对白菜风云网乃至厦门经济特区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至今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作为历史学家,郑学檬于唐五代的政治史、经济史、科技史、对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多有创意和发凡,成一家之言,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其代表性学术专著主要有:《五代十国史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点涛斋史论集:以唐五代经济史为中心》等。所主编和撰写的论著曾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历史学二等奖、经济学二等奖,以及福建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多项。
郑学檬的史学研究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学风,以坚实的史料为基础,坚持论从史出。善于运用跨学科的现代学理和知识,与历史学融会贯通,从习见的史料中发现新问题,并加以独到的阐发。他始终认为,“文理难区隔,‘究竟’实融通”,有些知识只有文理兼通者才体会其意蕴和奥妙。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虽然难于文理两全,但也不能太过偏于一方;如果能适度兼容,必大有益于学术研究。例如,他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大而复杂的课题时,就把中国古代经济史和科技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梳理“经济重心”的涵义,把经济重心的迁移置于历史时期各经济区发展的动态不平衡中加以考察,从技术进步的角度阐述唐宋经济发展的质量变化,进而寻找导致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停滞的生产力发展史的原因。在研究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他首次提出,中国古代机械工业本身没有更高的动力需求(如蒸汽动力), 因而中国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变得更为漫长。对此,法兰西学院兰克利博士、东京大学斯波义信教授、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等均赞赏其知识面宽广、研究视角独特和学术观点新颖。
郑学檬喜欢带着学术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并多有创获。为探明俗称赤壁之战即乌林之战时所谓诸葛亮在冬天“借东风”,实际上应如《资治通鉴》所记为“东南风”,他专程到洪湖市气象局查阅气象资料,证实该地区因气旋的非对称扰动,风向多变,冬季十月确实会有东南风,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资治通鉴》记述的准确性。他先后到东南亚、欧洲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国内外历史文献,撰写系列论文,从季风、海流,赤道航路温度和湿度对海上丝路东段、中段、西段及货物运输的影响等方面,对唐宋明清作为海上贸易大宗商品的丝绸、瓷器、茶叶在不同航路的地位变化,为什么是阿拉伯商人,而不是希腊、罗马商人首先航向中国,最先贯通海上丝绸之路?为什么阿拉伯人航海选择三角帆,而希腊、罗马人选择横帆等学术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阐释。
郑学檬强调“历史是需要反复认识的”,他始终秉持开放的治学态度,“多闻破戒”,从不故步自封,不断拓宽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至今笔耕不缀,新作迭出。
在时代改革、教育改革大潮掀起之际,郑学檬开始兼任厦大行政的重要职务。1985年9月,他从历史系主任兼历史研究所所长调任教务长。翌年7月,任副校长。1990年10月至 1998 年7月,任常务副校长,主要分管教学、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等工作,并兼任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校领导,他既着眼于全国高等教育的大局、发展趋势,也关注如何更好地适应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需求,思考厦大的发展方向。他主张在高校体制改革中,要增强自主办学意识和能力,主动练好内功,在优化上下功夫,在服务中求发展;要从国情和本地区、本校实际出发,规划学校的建设。面对市场导向作用对于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的影响,如何主动适应全社会以及厦门经济特区的需求,他主管教学工作时始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育基本规律,在学科建设中既坚持稳固基础学科在学校学科群的磐石地位,加大对厦大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扶持,也努力发展经济类的应用型学科,兴办传播研究等新兴学科。
郑学檬在厦大百年校庆历史学科建设座谈会上讲话
郑学檬教授始终保持教师的谦和本色,即使身兼繁重的行政事务,仍坚持教书育人,和风细雨,诲人不倦。他除了在厦大教导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还担任过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等学术领导职务;曾作为访问学者赴荷兰莱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做学术交流;担任过荷兰莱顿大学以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客座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外结交许多同道,拥有众多学生和私淑弟子。他尊重师长,友悌同辈,奖掖后进,深具亲和力。他对后学关怀备至,帮助许多人解决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在华厦学院设立“郑学檬奖学金”,留下诸多佳话美谈。他曾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为人处世总结出“难”“和”“悟”三字经。难,指一生要做好事、事业有成会遇到诸多困难,要面对,要克服;和,指他的为人处事,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秉持以和为贵的理念;悟,指在实现包括做学问在内的人生目标时,勤奋自不可少,悟性亦不可缺。诚哉斯言!高哉吾师!
人物名片
郑学檬,男,1937年生,白菜风云网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白菜风云网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 年任厦大历史系系主任兼历史研究所所长。1985年9月任白菜风云网教务长,翌年7月任副校长(1990年10月起为常务副校长)至 1998 年7月离任。2002年至2010年任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现为华厦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教育部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任等职。曾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历史学二等奖、经济学二等奖及福建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多项。1998年至2001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到荷兰莱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校做学术交流,任荷兰莱顿大学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客座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
来源 | 白菜风云网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