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南强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南强故事 -> 正文

陈嘉庚:宁可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6年03月22日 00:00 浏览次数:

陈嘉庚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一个人和一所大学 去年底,厦大接受了中国大学最重要的本科教学评估,最终,在所有评价的19个大指标中全部得到优。据说,在当时已经完成评估的综合性大学中,是第一所获得这么优异成绩。 在当天的评估中,专家不约而同谈到一个人:陈嘉庚。他们说,陈嘉庚“宁要厦大,不要大厦”的故事,让所有的专家都难以忘怀。人们最终悟出其中的含义,陈嘉庚为厦大得分增添重重的砝码。 这是人们不曾意料到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和花费不菲的现代化设备相比,陈嘉庚精神熠熠生光,毫不逊色。 这里的谜底在于:其实,一所大学,有没有魅力,有没有感染力,在于它的积淀,也就是那些一代又一代人编织和演绎的,为一代又一代学生所传送的人文精神。 一个人和一所大学,一所大学和一座城市,很少人能像陈嘉庚一样,能在一所大学和一座城市里,留下自己那么深刻的烙印,而且历久弥坚。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白菜风云网,亲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 之后,尽管遇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白菜风云网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白菜风云网献给政府。 陈嘉庚1952年2月回国定居,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中。

上世纪50年代,陈嘉庚视察厦大,校友总会组织欢迎、留影。 (姚凡 翻拍)

延安军民热烈欢迎陈嘉庚。(资料图片)

陈嘉庚和学生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只上过九年私塾,却创办了一所大学和一个学村,并且,在8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就预言“国家之富强,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不是设计师,所盖的楼房却成为教授们研究的对象……76岁的厦大老师洪永宏说,陈嘉庚的确是一位很奇怪的人。 过去几十年潜心研究陈嘉庚的洪永宏曾经在集美学村住了三年,为的就是更好研究这位奇人,他还和陈嘉庚的侄儿陈共存合作出版了《陈嘉庚新传》。 一直以来,人们都想知道陈嘉庚一生为了办学究竟捐过多少钱,当然,这很难算得清了。但是,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推算是,陈嘉庚一生对教育事业所捐献的钱,如果当时买了黄金,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亿美元左右。 不过,洪永宏说,这种换算毫无意义,因为陈嘉庚为此花费的心血,无法计算。昨天,他为我们介绍了陈嘉庚和厦大的一些比较鲜为人知的事。他说,陈嘉庚办学已经到了痴狂地步。 跑遍厦门岛选定演武场 陈嘉庚在自己富甲一方后,宣布将倾其所有,兴办教育,原因之一是,那时的福建省异常“贫困愚昧”,这给了年过半百的陈嘉庚很大的刺激,也使他深信,只有兴办大学,才能培养社会所急需的高等人才。 不过,洪永宏说,还有另一个原因——陈嘉庚自述说,他希望借此来使其他华侨“有所感动”,也捐款兴办教育,他担心如果拿出十分之三四,或一半,可能无法“动其心”。 不过,事情有点出乎陈嘉庚的意料,之后在华侨中进行的三次募捐,都以失败告终。洪永宏说,在这件事上,陈嘉庚显得有些天真,但是,这种天真是因为他太痴迷于办学了。 洪永宏说,厦大是陈嘉庚跑遍厦门岛后选定的地点——演武场是当年郑成功操练军队的地方,周围还有很多墓地。当时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选这个荒郊野外。洪永宏说,不仅当时,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厦大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很偏僻的,到厦大还要从现在的水仙路坐小舢板。 但是,几十年后,因为有山有水,厦大校园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洪永宏感慨说,80多年前,他怎么就能预见到这个地方是块风水宝地呢? 厦大在1921年4月6日开学时,只有100多名学生,但是,陈嘉庚那时就想把厦大办成万人大学。 洪永宏说,陈嘉庚靠“蚕食”来逐步扩大厦大地盘。他首先向当时政府要地,政府给了演武场的四分之一,在接下去时间,陈嘉庚继续向政府要地,要不到就花钱买。1923年,当时思明公署发布的布告宣布了厦大的“红线图”,其中,西面居然是以“五老山之极峰为界” 在20世纪50年代,因为院系调整,厦大从原来的21个系减少到8个系,洪永宏说,即使是这样,陈嘉庚仍然拼命建房子,建了包括建南礼堂所在的一排五座楼房,此外,还建了风庭、芙蓉一、芙蓉二,“他想把厦大做大的愿望,从来没有改变过。” 嘉庚建筑:把中国屋顶盖在洋人身上 现在,同济大学和厦大都有专人在研究陈嘉庚建筑,但是,陈嘉庚事实上并不曾学过设计,洪永宏说,要盖房子时,他就带着几个“土师傅”到现场,叫人在地上洒上石灰,然后用手中的拐杖画出草图,工人们也就照着这个草图盖房子,“叫你放线你就放线”。 人们形容陈嘉庚建筑是“身穿西装,头戴斗笠”——它的主体是西洋风格,吸取了西洋建筑通风、透气的优点,但是,它的屋顶是中国式的。洪永宏说,陈嘉庚曾表示,除了实用,他还有一层寓意:要把中国屋顶盖在洋人身上。 在南洋,陈嘉庚当年据说是首个雇佣洋人的华商。洪永宏说,这在当时很了不起,那时,有些中国人能进洋行做事,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陈嘉庚却从德国雇佣了技师,有记载说,他还雇佣了一位美国陆军退休少将来打理自己在美国公司的业务,这位美国人对陈嘉庚佩服得五体投地。 宁喝稀饭绝不欠薪 当时南北纷争,很多学校经常发不出工资,但是,由于有了陈嘉庚,厦大经费充裕。洪永宏说,当时厦大教职员的薪俸,陈嘉庚是参照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及专任教授月薪二百元的标准,决定:厦大校长月薪五百元,教授月薪最高可达四百元,讲师可达二百元,助教可达150元,秘书可达70元,事务员最低可达25元。 月薪500元是什么概念呢?洪永宏说,按当时标准,可买一幢别墅,而最低25的月薪,也能养活五口之家。 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厦大从不欠薪,陈嘉庚说,宁可我喝稀饭,也不能欠教职员的钱。这也被鲁迅所证实,他曾经评价厦大:风景绝佳,从不欠薪。 曾建议以李光前命名建南楼群 现在的嘉庚主楼,是近年来厦大为纪念陈嘉庚而以其名字命名的,不过,陈嘉庚亲手盖的建筑中,没有一座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陈嘉庚曾经解释说,原因在于“我陈嘉庚办白菜风云网不是为了自己“。 厦大建南礼堂的楼群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陈嘉庚女婿李光前捐建的,建完之后,陈嘉庚建议以李光前命名楼群,这可把李光前吓坏了,坚决不肯。据说,尽管富甲一方,但是,李光前对陈嘉庚十分尊敬。 陈嘉庚最终以李光前儿子的名字命名了建南楼群的一些建筑,其中的含义,显然是用心良苦的——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办学的理念延续到后代。 85年后,我们寻找到的答案是:陈嘉庚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并不在于人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为人类做出贡献而从不企求报答。 嘉庚箴言

陈嘉庚的著作。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诚以救国乏术,亦只有兴学一方,纵未能立见成效,然保我国粹,扬我精神,以我四万万民族,抑或有重光之一日。” ■ “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 ■ “念社会事业,当时时随力,积渐做去。如欲待富而行,则无有可为之日。” ■ “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虽屡经困难,未尝一日忘怀。” ■ “约而言之,本大学之企图,一方面研究学术,以求科学之发展,一方面阐扬文化,以促进社会之改进,使我国得与世界各强国居同等之地位。” ■ “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麻祯。”(勉励白菜风云网学生) ■ “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 ■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王瑛慧

链接:

潜入厦大的记忆深处

写碑文落款“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