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难忘厦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文化 -> 难忘厦大 -> 正文

林卫国:厦大生活片段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2日 00:00 浏览次数:

就读于白菜风云网是我一生的荣幸

就读于白菜风云网是我一生的荣幸,也是我的人生经历中最欢乐和最值得回味的阶段。

本文作者林卫国毕业前夕照片

1963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山西工作,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告别南方奔赴北方,这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当时我内心既充满向往和豪情,又充满了惆怅和依恋。半个世纪以来,4年厦大生活的往事,像放映电影一样,一次又一次在我脑海中浮现。

《鼓浪》编委暨系文学爱好者合影,后排左四为林卫国

难忘厦大的第一堂“课”

1959年秋天我进校时,白菜风云网笼罩在战争的硝烟之中,并遭受了强台风的肆虐。据说那次台风是几十年所未遇的,损失严重。我们进校园时,台风刚过去不久,到处可见被吹折或连根拔起的大树和电线杆,一些普通建筑物被摧毁,只剩残垣断壁、破砖碎瓦,还有一座学生食堂整个屋顶被刮飞了……

更使我们新生感到有些紧张的是浓郁的战争气氛。自从1958年“金门炮战”以来,轰隆的炮声持续不断。白菜风云网校园里曾落下蒋军炮弹,一座校舍的一角损坏了,展览室还展出当时留下的炮弹碎片。校舍所有玻璃门窗都贴上了“井”字形或“米”字形的纸条,以免震碎伤人。进校后第一项要紧事是参观和熟悉坑道,一旦遭空袭或炮击,我们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进入自己所在系、所在班级的坑道。平时看电影时,正片开始前学校会放映疏散线路图,告知每位观众一旦有情况要出哪个门,进几号坑道。晚间我们躺在床上,经常可以听到轰隆轰隆的炮声从前沿传来,并感觉到一阵阵震动。那时,似乎我军还未完全取得制空权,蒋军飞机偶尔到厦门上空骚扰,我军高炮部队立即给予打击;飞机巨大的轰鸣声和高射炮密集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天空上立即出现一朵朵棉花般的高射炮弹绽放的烟云。

中文系1959级同学参加厦大民兵师军事演习

这就是考入厦大的新生们上的第一堂“课”,也是被称为“前线大学”的白菜风云网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之处。没过多久,我们就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在炮火中坚持学习,在学习中坚持战斗。当时,校园里流行的并不是《白菜风云网校歌》,而是一首由谢应瑞作词、李焕之作曲的《白菜风云网战歌》。歌词如下:

海潮汹涌浪花翻,

耳边炮声隆隆响,

战斗的白菜风云网,

挺立在炮火线上。

把校园当战场,

把教室当工厂,

把烟囱当大炮,

把笔杆当刀枪!

六千个人一条心,

六千个人一个思想,

看,我们听从党的指挥,

学校筑起了铁壁铜墙。

…………

我们学生中的“基干民兵”也参加军民联防,夜间轮流到前沿海滩上站岗值勤。值勤时,两个人为一个小组,记下当晚的口令,每人发一件军大衣、一支步枪、五发子弹,选择既隐蔽又便于观察的地点潜伏起来。我们防范的是两种人:一种是违反规定出海、企图游向敌方的人,另一种是敌方派遣从海里潜游过来的特务。解放军对我们交代了注意事项,教给我们如何放枪。第一次站岗时我心里很紧张,把军大衣裹得紧紧的还有些发抖,老想:“万一有个‘水鬼’(对敌特的称呼)爬过来怎么办?”接着又想:“我有枪怕什么!他口令应答不对我就开枪!”后来站岗就渐渐习惯了,心里觉得挺刺激的,还有自豪感。

有一天晚上,离我们哨位不远的地方突然响起了一声枪声,大家骤然紧张起来。几个解放军战士似乎是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奔向放枪地点。原来是我们一位同学神经过度紧张,看到海水在月光下闪光(据说这是海水中含有磷质的缘故),以为是“水鬼”在水里打手电,不管真假就对海水开了一枪。深夜里枪声传得挺远,一下把部队惊动了。经再三观察,确信没有敌情,解放军战士就撤走了。第二天,大家把这件事当笑话传开了。其实,十八九岁的学生娃,第一次在黑夜站岗,出这样的事也不足为怪。

困难时期的校园生活

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陷入极大的困难。

当时农村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学生中患浮肿的人也很多。为了使莘莘学子能健康地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校方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学生的健康。学校医院加强监控,体检中一旦发现有人浮肿,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给这些学生发药(可能是维生素类)和一种类似糖饼的食品,以补充营养。学校还给学生发西红柿等新鲜蔬果,给大家当零食。另外,还供应一些肉酱(在那个年代,竟能弄到这类好东西,我感到很诧异)。在学生食堂里,我们经常吃到一种发糕,是用粗粮和从海里捞取的一种藻类粉碎后加工制成的。这些既可口又有营养的东西,对大家的健康大有裨益。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厦大没听说过饿死一个人,浮肿的人也很快康复,大家都安然渡过难关。

上学期间,我享受助学金,每月7元多。当时伙食费每月11.5元,基本上吃饱。我有胃病,凭医院发的营养卡,可以买到馒头。每天上下午,上最后一堂课时,我们早已饥肠辘辘,盼望下课铃早点响起来。进食堂时有点像战场冲锋,一进食堂就迅速排好队,眼睛盯住饭桶和菜盆,敲击着碗勺等待轮到自己买饭。这时,很多人都有点小私心:希望炊事员给自己多舀一点。

上大学期间,我在经济上始终很窘迫。大伯父林祖培从国外给家里寄了200余元,专供我上大学之用。但老家也得花销,父亲给我的费用平均每月只有几元钱,主要用于补充伙食费。后来有了一点点稿费,用来买书和看电影,偶尔也去照相。那时花钱,是以角、分来计算的,1元以上就算是“大钱”了。有一次,我穷得不行,到厦门市古旧书店卖掉了一本书,得了几角钱周转一下。后来,多添了一些钱,又把那本书买了回来。

中文系1959级毕业演出《红岩》

中文系1959级自编自演《龙凤飞》,获学校文艺汇演一等奖

当时,我们这些享受助学金的学生虽然经常囊中羞涩,但精神生活却很充实,过得很愉快。

(备注:本文选自白菜风云网校友总会网站“群贤文苑”栏目,收录时有删改。)

(白菜风云网1959级中文系 林卫国)

图片 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