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缘源
我是1978年考进厦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的,这一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是全国统考的第一年。知道自己的成绩在县里文科考生中名列前茅后,我非常高兴,但接下来填报志愿时却很茫然。高考刚刚恢复,没人能够指导考生如何填报志愿。当时,父亲的一句话促使我成为厦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他说,你就报白菜风云网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吧,翻译《资本论》的王亚南教授就曾经在这个系,很厉害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资本论》这三个字。就这样,我第一志愿填了白菜风云网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的同事、曾在厦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过的陈盛章先生知道我成了他的学妹,非常高兴,通过我父亲送了一套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给我。蓝色布面的封皮,烫金的字,三卷大部头的书捧在手上还真有点沉。启程之前,陈学长又到我家和我聊厦大,聊厦大经济系,聊厦大政治经济学专业。他告诉我,在厦大,他最爱上的课是“资本论”,最崇拜的老师是蒋绍进老师。20世纪80年代,信息来源和获取信息的手段都极度匮乏,我们对即将步入的学校除了校名和憧憬,一无所知,于是蒋绍进老师就成了我入学前唯一知道且仅仅只知道名字的经济系老师。在陈学长的影响下,对“资本论”课程的期待、对蒋老师的崇拜在入学前就在我心里形成了。
政经1964级同学入学五十周年和老师团聚留影(第一排左三为蒋绍进教授)
师生缘起
大二第一学期,“资本论”课程在我的期待中开始了。在群贤二102教室,除了我们1978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外,哲学系1977级政治理论专业(省委宣传部政治理论班)的同学也和我们一起上这门课。操着浓浓的福州口音的蒋老师第一节课就让同学们折服: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不紧不慢;不用翻原著、不用看讲义;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听起来既容易理解,又记忆深刻。接下来一两周的时间,在蒋老师的教学之外,他的老革命身份更是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打听,也不知道从哪里搜集到那么多关于蒋老师的传奇故事:蒋老师出身于旧中国海军军官家庭,他的父母和姐姐都去了台湾;蒋老师1947年考入厦大后,在大一的下学期就加入了地下党,大二时参加闽粤赣边区革命斗争,还在闽粤赣边区打过游击;蒋老师把《资本论》一页一页拆下来背,能把《资本论》倒背如流;蒋老师备课时会把要讲的内容制作成小卡片,拿着小卡片对着镜子演练;蒋老师是系里《资本论》讲得最好的老师……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来说,那时蒋老师在同学们眼里就是“男神”!
经济系贸易经济专业同学毕业留念(第一排右一为蒋绍进教授)
我们班一共学了三卷《资本论》,大二两个学期上第一卷,大三第二学期上第二卷,大四第一学期上第三卷,第一卷的序言和第一篇以及第二卷都是由蒋绍进老师教授的。马克思花了四十年时间写成的巨著,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晦涩难懂的。蒋老师凭着他对《资本论》的深入研究、深刻理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资本论》这部在我们当时看来无异于天书的巨著,从最本质的核心概念、范畴开始,以缜密的逻辑顺序抽丝剥茧,条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我没弄明白原著里的某个原理、某段文字、某句话向蒋老师请教时,他常常会教导我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随口就能告诉我上一部分、下一部分,上一段、下一段,上一句、下一句的内容,并详细地讲解。
三卷《资本论》
四十年后,和同学聊起当年上蒋老师的“资本论”课,大家还念念不忘蒋老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厚的理论功底,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信念;念念不忘蒋老师对《资本论》的精通达到如数家珍和炉火纯青的程度;念念不忘上蒋老师的课时那种逻辑和理论享受;感恩我们从蒋老师《资本论》的讲授中学到的辩证逻辑和思维方式影响、成就了我们一生。当年蒋老师和经济系的老师们对教学几近苛求、一丝不苟的严谨,对教学的认真负责,对教学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追求,对教师基本职业操守的坚持,兢兢业业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也给了我至深至远的影响,在我留校近四十年的教书生涯中,一直以他们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
师生缘深
与其他同学相比,我是班上受到蒋老师教诲最多的一位。因为蒋老师是我的毕业论文导师,能在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科学习的最后一份答卷,我感到无比幸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因为有了更多的机会向蒋老师请教和学习,我能更多地感受到蒋老师严谨、严肃、严格之外的和蔼、和善、和气。当时教师没有工作室,备课、指导学生都在老师们各自的家里。记得那时蒋老师还住在鼓浪屿,他在勤业楼有一个床位,有课的前一晚他会住到学校里,在宿舍备课、指导学生。每当这个时候,蒋老师的宿舍里就会聚集着好些硕士研究生,和蒋老师一起讨论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问题,我去了就坐在边上“蹭课”,受益匪浅。有时我也会到他在鼓浪屿安海路的家里求教,那是师母娘家的一幢别墅,有院子和回廊。蒋老师每次都会在回廊上给我泡上一杯茶,还配上小点心,然后开始谈我的论文,末了常常会把我送到龙头路市场的路口。记得当年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形式探讨”,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确定选题到拟定提纲,从初稿到定稿,蒋老师都给予了非常细心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最终答辩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是蒋老师尽心尽力指导的结果。记得当时蒋老师在我一稿又一稿的每页四百格的大张稿纸上圈圈点点地做了很多提示和修改,遗憾的是我毕业留校后住的笃行楼集体宿舍特别潮湿,所以倾注了老师心血的论文手稿被白蚁蛀后丢弃了。毕业留校后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就业、失业的学术论文,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做的研究,这得益于当年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在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相对人口过剩理论打下的基础。毕业前夕,蒋老师鼓励我报考《资本论》的硕士研究生,并指导我填报了报名表,非常遗憾的是我最终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把报名表交上去,为此蒋老师几次都和我说放弃继续深造太可惜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常想如果当年考取了《资本论》的研究生,我的学术生涯甚至于我的人生之旅会不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1985年,蒋老师和师母从鼓浪屿的别墅搬到了白城教工公寓,那以后我常去拜访蒋老师和师母,再后来工作忙,去得就少了。我每次去都有收获,蒋老师不仅和我讨论学术问题,还把他的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传授给我,教诲我做学问要不唯上、不唯书、不跟风;他有时也会和师母一起与我拉家常、谈人生,蒋老师为人处世的原则、看待问题的角度、对待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因为常去,我也目染了蒋老师和师母相濡以沫的恩爱。蒋老师对师母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但却是一种很自然、很平淡、让人感动的爱。师母身体不好,常常是蒋老师下厨、洗晒衣服。2005年,师母中风以后,蒋老师开始了对师母长达十几年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再后来,师母住进了厦大医院,一住就是五六年,虽然年近九十岁的蒋老师身体也不是很好,但他坚持每天到菜市场买菜,做好饭菜后,挤上公交车送到医院,一日三餐,风雨无阻,直到师母病逝。是爱的力量支撑着耄耋之年的老人做到了年轻人也不一定能坚持的事,平凡却感天动地!从蒋老师对师母平凡又不易的陪伴与守护间,我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样子!
《礼记》有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我的芳华时期得遇蒋绍进老师,幸也!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左四为蒋绍进教授)
作者简介
赖小琼,女,1978级白菜风云网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白菜风云网经济系副主任,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副院长。
文 | 赖小琼
图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游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