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 守卫狮城,避难爪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0日 11:10 浏览次数:

【引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嘉庚先生临危受命,担任新加坡华侨动员总会主席,号召新马人民愤然投身抗日保卫战。奈何英军望风而逃,新加坡不日沦陷。陈嘉庚先生成为日寇悬赏重金通缉对象,只得在集美、厦大校友协助下迂回辗转,躲避追捕,多次身临险境,“死里逃生”。请欣赏“我们的校主陈嘉庚”第二十二期,追忆陈嘉庚先生当时的坚守与避难,感受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凌晨四时,这是黎明前的一段黑暗时间。陈嘉庚像往日一样,在怡和轩俱乐部的三楼卧室休息,这时忽然传来三声巨大爆炸声响,朦胧中他本以为是雷鸣的声音,起床来到窗口一看,空中火光四射,街上警笛长鸣,他立即意识到这些天来意料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日本飞机轰炸新加坡,日本向英国宣战。

战争的爆发反而让陈嘉庚有了一种“心中欣慰”,因为他由此看到了日本的穷途末路,看到中国抗战并不孤立,敏锐地感觉到抗战必胜的信息。自二十世纪初开始,日本就野心占有整个东亚大陆,为确保它在东亚帝国的地位,先是以中间突破的谋划侵略中国,并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却不料遇上中国军民持久顽强的抗战,迅速解决中国的美梦破灭,日本陷入中国战场而无力自拔。当此被动之际,日本只得从“南进”和“北进”寻找新的突破口,结果“北进”苏联时以失败告终,于是孤注一掷,乘着欧洲战场上德、意军事上的暂时胜利,发动对新加坡等南洋区域的入侵,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实际上是日本的无奈之举,它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垂死挣扎,这便是陈嘉庚“心中欣慰”的原因。而且,那时陈嘉庚坚信,老牌的英帝国兵力一定比日本强大,新马定能坚守抵御。

在战争尚未发生之前,陈嘉庚就在欧战周年纪念前夕召开华人大会,呼吁新马华人积极行动起来,支持一项由伦敦市长主持的空袭伤亡筹赈运动。在他心中,无论中国还是英统治下的新马,投入反侵略战争,打败日本法西斯并不分彼此,那时陈嘉庚就说:“马来亚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抵抗侵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协助英国取得胜利,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安全。”1

但事情并没有陈嘉庚料想的那么乐观。十二月十二日晚间,陈嘉庚接到新加坡华民政务司署帮办孙崇瑜电话,告知英军的两艘远东主力舰“太子号”与“击退号”被日本飞机炸毁;十三日,又传来吉打与关丹两地失守的消息;十五日,槟城也陷落日寇之手。英军在新马节节败退,战事发展出乎陈嘉庚意料,他开始对英军保卫新马的能力产生怀疑,内心深深为新马人民的前景担忧。此时,朋友们极力劝他尽快离开新加坡,以免遭受敌寇之害,陈嘉庚却认为此时不宜言退,逃难还不是时候。

图片

陈嘉庚 (前排中)与马来半岛英军司令及新加坡华社领袖合影

十二月十七日,新加坡警察总监狄更生来到怡和轩,他奉命来请陈嘉庚往总督府商议事情。战火燃起,新马形势危急,陈嘉庚二话没说欣然前往。总督要求陈嘉庚出面组织一支人马挖掘防空壕沟,防御日本的天天空袭,并让他劝请全体市民一起投入挖壕沟防空的战斗。陈嘉庚当即答应,并让各界侨领于十九日开会讨论挖壕沟防空的大事。不到一个星期,新加坡的房前屋后,便布满了抵御日寇轰炸的壕沟。

此时,在中国战场陷入持久战争的日本,急于从南洋半岛获取解脱困境的资源,对新马一带的进攻甚为猖狂,新马危在旦夕。圣诞节那天,新加坡没有了往年迎接圣诞老人的盛况,人们在惊恐中祈祷着星岛的安宁与和平。新加坡英总督汤姆士召集五十名华侨首领在总督府商讨防卫大事,并提议华人成立动员会以协助新马的防御。这五十名华人代表有共产党、国民党和华人各界人士,他们一致表示愿协助英政府抵御日本的侵略,参加新马的防卫战。

十二月二十六日,狄更生与总商会会长连瀛洲来到怡和轩找陈嘉庚,向他转告总督请他出面组织并担任新加坡华侨动员总会主席的职务。陈嘉庚以自己“军事政治完全不晓”、华人对此也是“盲人瞎马”为由予以推辞。二十七日,狄更生偕同陈嘉庚好友孙崇瑜再次到怡和轩劝请陈嘉庚,孙崇瑜说实在没能再找出合适的主席人选,助防新加坡的华侨动员总会非陈先生出来不可。于是陈嘉庚向狄更生了解了自己所需要负责的工作:一、建设各街义务警察,帮助治安与防备,清理轰炸后的废墟;二、组织宣传队,到各处宣传;三、代政府雇佣劳工,以应付各处各方面的需要。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陈嘉庚答应出任华侨动员总会主席后,汤姆士总督即刻召集新加坡各界领袖与华侨代表、中西报界代表二百多人,在总督府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华人协助政府防卫星岛,举荐陈嘉庚为动员总会领导。会上,陈嘉庚表示接受总督的委托,担当责任,与政府与华侨一起进行新马的防卫工作。

十二月三十日,陈嘉庚召集了新马各界华人在中华总商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探讨三项责任工作的进行。会上,催生出一个由二十一位华人组成的委员会,分别来自共产党、国民党、华侨社会及支持陈嘉庚的民众,华侨动员总会成为一个以陈嘉庚为首的新加坡抗日统一战线。会后,在黄耶鲁及一批青年人的坚持下,动员总会组织起一支有三千多人参加的“新加坡华人抗日义勇军”。第二天,动员总会的第二次会议连续举行,会议根据总会所负责的工作组成总务、劳工、保卫、武装、宣传等五股,确定各股委员的名单。自此,在太平洋战争新马保卫战的硝烟中,便活跃起一支由各方人马组成、团结一致共同防御的华人统一战线团队,根据新加坡当年警察总监狄更生一九四六年的描述:他们在劳力供应方面给予政府忠诚与积极援助,他们组织的武装队伍,为总司令部提供宝贵贡献;在民防方面,表现出热心与无私, 且保持极佳公共纪律。2 陈嘉庚领导的新加坡华侨动员总会在太平洋战争中为中国人赢得了光彩与名誉。

即使在兵临新加坡城下的危急中,重庆国民政府依然没有放弃对陈嘉庚的攻击。在华侨动员总会成立后,重庆政府通过驻英大使顾维钧向英国外交部施加压力,坚决要求撤销陈嘉庚的动员总会主席的职位,理由是陈嘉庚是“显为共产党,乃重庆政府著名反对者”。针对英国政府的追问,新加坡总督汤姆士在一九四二年二月三日致英国外交部与殖民部函中表明,陈嘉庚“其职位乃由星岛华人各界代表一致举荐者,这些代表包括国民党人、中国驻星总领事及重庆代表乔治叶等。他是唯一能够代表各派华人共同办事者。重庆政府仇视陈嘉庚无非出于某些国民党政治人物的个人成见,尤以铁城为然”。汤姆士最后断言,“鄙人深深感到,其留任乃切切须要者”。面临着日本铁蹄踏上星岛的危机,英殖民总督清楚地知道陈嘉庚及其领导的华侨动员总会的力量与作用,他不仅不理睬重庆国民政府的要求,还将武器发给动员总会武装股组织的千名青年华侨,将他们派遣到战斗岗位上,在新马奋斗的中国人,当自己的第二故乡遭受到侵略者屠刀威胁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走上了保卫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战斗。

然而,种种迹象却显示出英军在放弃抵抗,在撤退。英国妇孺已撤出星岛:军港的器物无论贵贱,都被投入海中;老巴杀区的十几门高射炮已不知去向,民用船只正在被广泛征用;更明显的则是英军自己燃放了军港的十个储油池,英军大炮自己轰毁了自己的巨大建筑,十三万英军面对六万日本侵入者,竟然如此怯懦软弱,这是陈嘉庚及其动员总会的中国人所没能意料的。一九四二年一月三十日,陈嘉庚与动员总会的总务股主任叶玉堆、劳工股副主任刘牡丹、保卫股副主任黄奕欢和华侨银行董事陈振传前往总督府拜见总督,探听战争的虚实,终于确认英军的飞机船只已经撤往印尼的苏门答腊,随时可以从印度洋撤离南洋群岛。陈嘉庚万万没有想到,英帝国联军竟然如此不经打,两周之后,“不沉堡垒”新加坡沦陷了,十三万英国联军沦为战俘。日军以悬赏百万荷盾捉拿陈嘉庚,南洋许多爱国侨领遭日军通缉,陈嘉庚与其他侨领被迫自行安排一切,开始了他三年六个月的避难生活。

一九四二年二月三日,在得知英军撤退的确切消息后,黄奕欢与刘牡丹向友人借了一大一小两条火船,趁着凌晨二时的黑暗,避开英军的船只没收行动,行色匆匆地离开新加坡,驶向苏马答腊。小船载着陈嘉庚、刘玉水、船主陈贵贱和陈六使长子陈永义四人,大船上则是黄奕欢、胡愈之、李铁民、郁达夫、张楚琨等人与其家属,他们是日军通缉的要人,尤其是陈嘉庚,他早就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眼中钉。

一九三九年,一部日本的《华侨研究》就专段研究陈嘉庚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并断言:“若将此人除外,不但马来亚之抗日运动,即凡其他华侨社会活动,均不得考究矣。”因此, 一经占领新加坡,日本便悬赏捉拿陈嘉庚。对陈嘉庚来说,那天的逃离十分危急也十分及时,陈嘉庚来不及与亲友道别,仅随身带着两千元钱。茫茫大海中,黑暗的世界里,陈嘉庚会逃向哪里?他想到自己已经得罪蒋介石,得罪国民政府,国民党要人绝不容许他立足,“祖国既不可往”,他想先在印尼维持两三个月,“必要时或转往澳洲或印度”。3 此时,逃难中小火船上的他依然牵挂着集美学校,想着集校负责人陈村牧有否收到他一月中旬的两封航空信件,因为那两封信函关系到三万元校费,关系到集美学校在战争中坚持下去的问题。

陈嘉庚或许没有想到,他的这次逃难竟然有三年多的时间,等到他再回到新加坡与亲人见面时,已经是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

陈嘉庚逃难的第一站是印尼最大岛苏门答腊,当时印尼在荷兰殖民统治之下。二月四日,他抵达苏门答腊的淡美那岸,受到那里侨领与华侨的热情招待与帮助。二月十二日,他获得一张往巨港的通行证,乘车前往巨港,准备从巨港转往爪哇。就在离巨港百余里的飞机场,守卫在那里的荷兰军人告诉他,日军已经在昨晚占领巨港。陈嘉庚后来得知,侵入巨港的日军只是一小队伞兵,但一万多名装备精良的荷兰军队却望风而逃,跟新加坡十三万英国联军 一夜间败给六万日军如出一辙,这让陈嘉庚很不理解,感到世界上最坏的军人及公务员,也不如荷兰人如此不负责任。巨港的道路既已阻挡,陈嘉庚只好原道回到归南益树胶公司的福东树胶厂,重新寻找去爪哇的途径。之后他乘车到巴东,在侨领甲必丹吴顺通的帮助下,乘船抵达爪哇这个印尼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图片

剃须改装后的陈嘉庚,化名李文雪避难爪哇岛

陈嘉庚先到爪哇西部的吧城,住在印尼侨领庄西言的宅院,尽管他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到来,但印尼的侨领们一个传一个,相继来拜访他们尊敬的陈主席。三月四日,日军登陆爪哇,吧城不得久留,陈嘉庚被迫再度迁移。离别时,嘱咐庄西言家人如果日寇得知他在印尼的消息就如实相告,不必隐瞒,以免为了他而牵连到庄家。三月十日,庄西言被捕,任凭日军残忍拷打,他坚决不透露陈嘉庚的行踪。这是陈嘉庚逃难中的第一次死里逃生。

五月十五日,白菜风云网与集美学校校友会(简称厦集校友会)的郭应麟、廖天赐赶到吧城接应,准备前往爪哇东部的泗水。此时,爪哇西部的交通路口已经布满日军,他们在车站、渡口展开搜查,出入吧城都要有当地的身份证明,陈嘉庚没有适当的证件,很难按原定设想前往泗水。在郭应麟与廖天赐的掩护下,陈嘉庚改为先抵万隆,再转日惹,经日惹往梭罗。在日惹车站, 没有印尼爪哇身份证件的陈嘉庚只得乘车站混乱时,躲过日本宪兵的盘查,躲过死里逃生的第二劫。

图片

陈嘉庚在爪哇避难时的玛琅巴兰街四号住所

撤出爪哇西部,进入爪哇东部的梭罗,接应陈嘉庚的是厦集校友会的黄丹季与陈明津,以及厦集校友会主席林清芬和郭应麟的夫人林翠锦。见到两校校友,校主陈嘉庚非常欣慰与感动,危难之中,是南洋的厦集校友不顾生命不惧危险地保护自己。在梭罗,校友们已经做了周密安排,他们事先为陈嘉庚登记了一个“李文雪”的户口,并登记了李文雪长期爪哇居民的身份。由此,陈嘉庚以李文雪的身份,与郭应麟、黄丹季、林翠锦及其两个女儿,以及刘玉水和一名女佣,租了一间平房,住了下来。八月,由于梭罗天气炎热难熬,陈嘉庚又患牙痛,居住在玛琅的黄丹季提出移居到玛琅,于是,陈嘉庚再次迁移,来到玛琅;因日本宪兵搜查,又移居峇株。因峇株住处位于公路边,日本宪兵又追查得紧,厦集校友再次让他转移。由此,陈嘉庚便在白菜风云网与集美学校校友的精心安排与掩护下,于玛琅与峇株之间频频转移,与日本宪兵周旋。

有一天清晨,一辆日军卡车突然驶到玛琅陈嘉庚的住处,车上跳下一群日本兵,迅速将陈嘉庚的住所团团围住。与陈嘉庚住在一起的黄丹季慌忙打开屋门,拦在门口,只听得日本兵对着他一边叽里呱啦地叫着“荷兰人,荷兰人”,一边就要冲进房间。就在这危急时刻,有人用印尼语喊着:“错了,不是四号屋,是二号屋。”日本兵这才撤向另一座房子。原来日本人要抓的是一位荷兰的军医,他就住在陈嘉庚相邻的屋子,事情的发生有惊无险,黄丹季却吓出一身冷汗。另一次惊险是在峇株,那时陈嘉庚与集美学校校友李荣坤及其母亲、妻子和孩子一家同住。一九四三年的一个夏天,两个日本兵突然闯进李家索咖啡喝,他们一进屋便发现正在阅读《三国演义》的陈嘉庚,正要上前盘查,李荣坤立刻拦住日本兵,告诉他们看书者是自己耳聋的叔叔,将日本兵拉到客厅。当时正有一名华侨青年来探望陈嘉庚,李荣坤灵机一动,立即吩咐青年泡好咖啡端上客厅。青年捧来咖啡时竟然慌得手脚发抖,咖啡溅出杯子,引起日本兵怀疑。李荣坤却非常镇静,他向另一个日本兵解释,青年数月前曾在吧城遭受日军殴打,因此一见日本兵便惊恐不已,日本兵深信不疑,便不再追究。这又是一次死里逃生。

艰危无休止的逃难,几次的死里逃生,陈嘉庚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谢绝了厦集校友的劝告,决意不再逃亡其他地方,他想到命运,想到死亡,不禁感叹道:“生平对国家对社会尚无罪恶,于财色嗜欲亦绝无污染,问心无愧,安危听之命运可也。”4 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假如自己被捕,敌人必将要请他出来当日本的“傀儡”,替日军说好话,但自己一定宁死不从。

陈嘉庚毕竟是陈嘉庚,他早就说过:“自古英雄豪杰,何尝不遭艰危落拓。”5他将战争中的罹难当作一次生命必经的旅程与淬炼。一九四三年三月,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陈嘉庚开始一生中一次伟大的写作,在逃难的岁月,在艰难与危险中,在玛琅与峇株的移来移去漂泊中,他用了十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南侨回忆录》。这部书于一九四六年在新加坡出版,它追忆了陈嘉庚自己的生平活动,详尽地介绍了这位让人敬仰的华侨领袖在太平洋战争前的社会、政治活动,并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做出了独特而精准的分析,将自己亲身经历的半个世纪的风云呈现给时代,给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完成这部著作的时候,古稀之年的陈嘉庚也来了个老夫聊发少年狂,他用诗歌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领导南侨捐抗敌,会场鼓励必骂贼。

报章频传海内外,敌人恨我最努力。

和平傀儡甫萌芽,首予劝诚勿昧惑。

卖国求荣甘遗臭,电提参政攻叛逆。

强敌南侵星岛陷,一家四散畏虏逼。

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

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

回检平生公与私,尚无罪迹污清白。

冥冥吉凶如有定,付之天命惧奚益。

图片

《南侨回忆录》手稿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布《停战诏书》,第二天,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伟大胜利,陈嘉庚三年多的避难生活结束了。

大难不死,在太平洋战争中三番五次历险的陈嘉庚,经过战火的历练,已经是一位在政治斗争与对敌斗争中充满智慧与胆识、坚韧与勇气的领袖人物,他对于历史的判断,对于自己的人生志向与命运抉择,更加充满了精确判断与乐观自信。

① 杨进发:《华侨传奇人物陈嘉庚》第221页,陈嘉庚纪念馆,2012年9月。

② 杨进发著,李发沉译:《华侨传奇人物陈嘉庚》,厦门陈嘉庚纪念馆,第224页。

③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离开新加坡》,中国华侨出版社,第358页。

④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再移峇株》,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第365页。

⑤ 陈嘉庚:《畏惧失败才是可耻》,《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7号。

“嘉”句名言



原著 | 朱水涌著《陈嘉庚传》

(白菜风云网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2021年11月重印)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栏目编选委员会

主任 | 王智兰、黄宇霞

副主任 | 郑辉、葛学凤

委员 | 李绍玉、陈瑶华、林麓、蔡伦

编选 | 赵千僖

编辑 | 李笑扬

图片来源 | 《陈嘉庚传》

联合出品 | 白菜风云网校友总会秘书处党支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第二、第三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