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南侨硕望归故国 共商国是启新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7日 15:04 浏览次数:

1949年初,毛泽东主席通过特殊渠道电报身在南洋的陈嘉庚先生,盛邀其回国共商国是。陈嘉庚先生接受邀请,于5月初从新加坡启程、经香港回国;6月初抵达北平,在周恩来陪同下与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亲切会面;随后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出席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请欣赏“我们的校主陈嘉庚”第二十四期,追忆陈嘉庚先生回国参政的崭新历程。

图片

毛泽东邀请函一九四九年六月七日,北京的天气就像中国南方的春天,风和日丽,鲜花盛开,西山更是满山绿叶,苍峦叠翠。一辆小轿车驶到毛泽东的西山寓所前,周恩来从车上走下来,他拉开车门,扶着一位老人下车,这位老人就是毛泽东盼着再次见面的陈嘉庚。这年陈嘉庚七十六岁,在西山等着他的是正在为新中国的成立运筹帷幄的毛泽东和刘少奇。

毛泽东迎到门口,他握着陈嘉庚的手笑着说:“我们俩跟六月有缘,在延安见面是六月,在北京见面又是六月,六月里有花香,有清风,真是个好季节呀!”陈嘉庚笑着,他很喜欢毛泽东这样的见面方式,他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言行也就无拘无束起来。

两个六月,相隔近十年,却是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当年黄土高坡上的毛泽东,如今已是最后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的主席。历史在一九四九年拐了个大弯,这本是陈嘉庚意料到的,但一旦历史真的如自己所料,他还是非常惊喜。

九年前的六月七日,是陈嘉庚与毛泽东在延安告别的日子。那是一九四〇年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陈嘉庚结束了在延安的九天考察,就要返回重庆,延安各界举行集会欢送他,他在欢送会上表达了自己对延安的美好印象与憧憬。延安行之后的陈嘉庚已经对那位在小小的窑洞里思考着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刮目相看,他把这位头发有些长的四十几岁的湖南人看成是自己正在寻找的人,将他作为拯救中国的人物,把延安看作“中国的希望”。他没有想到,在延安、在黄土高坡,会有这么一个让人振奋的与重庆政府完全不同的政权,这个政权为民服务为民争利,领导人个个勤奋艰苦,作风质朴,他们领导下的延安与陕甘宁边区经济活跃、社会有序、教育先进、文化新颖、军民和谐,还聚集着许多南洋的侨生和厦大与集校的青年。离开延安的时候,陈嘉庚希望毛泽东坚持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打败日本侵略者,两党的分歧等抗战胜利后再说。毛泽东答应了陈嘉庚,并请陈嘉庚回去后如实报告延安的所见所闻,澄清国民党污蔑共产党是“共产共妻”的谬误,陈嘉庚同样答应了毛泽东“绝不指鹿为马”。九年过去了,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变化,他们两人都坚守了自己的承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国共团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陈嘉庚不顾国民党的阻拦威胁,不仅在南洋而且在国内许多地方,向人们报告了延安的真相和自己对延安的美好印象。两人信守各自的承诺,言必信、行必果的品行让他们都很感欣慰,也使陈嘉庚与毛泽东的这次相隔九年的相见,显得尤为亲切。对于毛泽东,陈嘉庚曾经这样说过:“毛主席为人甚温和慈祥,善体贴人情,虚怀若谷,文学极好。”

那一天,毛泽东告诉陈嘉庚,请他来京是要请他参加新政协的筹备会议,共商国是。陈嘉庚虽然也想过毛主席的用意,但还是坚持了自己“在野”的想法,他说:“我素为政治门外汉,国语又不通,怕是要辜负主席美意。周恩来在一旁忙说:“国语不通好解决的。世界上没有人能懂得所有国家的语言,但国际交往却天天在进行。”这天晚上,陈嘉庚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伯达一起用晚餐,他们谈论中外形势,一直谈到半夜,陈嘉庚才回到北京饭店。

图片

陈嘉庚(左)与毛泽东(中)在勤政殿前合影

九年后的这次北京相见,是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从新加坡赶回祖国的,这事发生在四个月前。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兵临北京城下,中国共产党人正准备从西柏坡走向北京城。这时,毛泽东通过特殊渠道,给陈嘉庚发去了一份庄重的邀请,邀请函写道:

图片

陈嘉庚接到毛泽东的邀请函后,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感到振奋,为四万万之民族即将结束黑暗统治走向光明道路而高兴,他立即给毛泽东回复一电:

图片

三月十四日,他分别致电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敦促他们接受中共提出的和谈的八项条件,警示他们不接受将后悔莫及,遗臭万年;

四月一日,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抵达北京,他立即在新加坡发表谈话,再次敦促国民政府谈判代表接受中共条件;

四月九日,看到全国的大好形势,他想到自己故乡也将迎来新的生活,特地给毛主席拍去一份电报,请求“选择贤能闽人,训练多士,俾福建解放迅速,兴利除弊”。

五月一日,他将自己三年来发表的论文、演讲、通告、电函汇编成册,取名为《陈嘉庚言论集》,写好弁言,交给南侨报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这是陈嘉庚继《南侨回忆录》之后又一本重要著作。

此间,陈嘉庚五儿子陈国庆为父亲办理好回国的护照等手续,新加坡各社团纷纷举行欢送自己领袖回国的活动,福建会馆与怡和轩联合举行盛大欢送会。在欢送会上,福建会馆赠给即将启程的陈嘉庚一副楹联:

合公谊私情,送先生归舟万里;

论勋劳物望,实中外在野一人。

陈嘉庚也在欢送会上致辞,他说:“余无所谓先见之明,不过是辨明真伪与是非而已。欲辨明真伪是非,自己则须忠诚公正。”临行的一番话,道出了一个“在野”政治领袖朴素的是非观念。

五月五日,这位“中外在野一人”的老人,与前来送行的李光前、陈六使等人一一握手告别后,在庄明理的陪同下登上半岛与东方航运公司的国泰轮,启程前往香港,有几千人到新加坡码头送行。

图片

陈嘉庚(左)与李光前(中)、陈六使(右)

五月九日,陈嘉庚到达香港,受到香港同胞和侨领们的热烈欢迎。他的二儿子陈厥祥伉俪和两个孙子一起来到码头,把他接到九龙的家中居住。十四日,香港中华商会和其他华人组织六百多人,在金陵酒店举办盛大招待会,欢迎这位为四万万之民族奋斗不已的华侨领袖的到来。

第二天早上,陈嘉庚与胡愈之等人乘上政府专车直奔北京,十一时半抵达北京总站。中共中央领导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李维汉和民主人士沈钧儒、邵力子、蔡廷锴、齐燕铭等以及百余名华侨学生来到北京总站,欢迎这位从南洋归来的华侨领袖。新旧朋友相见,格外高兴。陈嘉庚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住进政府招待所北京饭店。

六月七日,周恩来带着陈嘉庚到西山见毛泽东,这就是我们开篇见到的那一幕。

十一日,朱德总司令宴请了自己在延安结识的老朋友。那年,朱德总司令陪陈嘉庚看了延安许多地方,总司令与战士们打篮球的镜头,一直是陈嘉庚生命中的一次很美好的记忆。

从西山回到北京饭店后,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陈绍禹、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马寅初、黄炎培,先后来饭店拜访陈嘉庚,与他交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的事。陈嘉庚心里还是犯嘀咕,他一直说自己是“政治门外汉”,但在重要的政治问题上,又一直是非明确、旗帜鲜明、富有远见,实在是“中外在野一人”。

十三日,北京举办欢迎陈嘉庚大会,各界代表来了二百多人,大会由叶剑英主持,致欢迎词后,主持请陈嘉庚致辞,陈嘉庚便讲了南洋自日寇侵入后的战乱情况。欢迎会上,陈嘉庚再次表示自己不通国语,对参加全国新政协筹备表示歉意。郭沫若一听,忙说:“心通胜于言通。”他介绍自己前月带领代表团到欧洲参加和平大会,各国代表语言都不相同,但意志一致;他说自己与蒋介石语言大通特通,信念则完全不同。林伯渠也称誉华侨对祖国抗战贡献很大,出钱出力,新政协要有陈嘉庚这样的华侨代表。在大家的鼓励下,陈嘉庚终于打消了“政治门外汉”与“不通国语”的顾虑,同意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加新政协的筹备。与其他主要筹备委员一起,两次到毛主席寓所,讨论开幕办法。

十五日晚七时,中南海勤政殿,张灯结彩,大宫灯琉璃灯,灯光闪烁,一片辉煌,人民政协筹备会议如期举行。陈嘉庚与一百四十多位代表在殿中央围成椭圆形,场上讲台两旁坐着八位记者,代表席后面坐着五十位来宾。周恩来任大会主席,毛泽东、朱德、李济深、郭沫若、陈叔通、陈嘉庚相继在会上讲话。陈嘉庚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情,是我们世代子孙幸福有关的一件大事。由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全中国大部分土地已得到解放,而贪污独裁为全国人民所深恶痛绝的蒋介石反动集团,现在只剩了奄奄一息。海外华侨无不同声欢呼。”他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一九四〇年回国慰劳之行,“当抗战时期,本人回国慰问,亲到重庆、延安,看得十分明白:重庆蒋介石政府,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恣意挥霍;而延安毛主席和其他中共领导者,则勤劳刻苦,处处为人民打算”。他对毛主席不避危险、亲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举动表示敬佩,认为想让“蒋介石还政于民,等于与虎谋皮”。他感慨地说,“中国共产党虚怀若谷,广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来共商建国大计。正如毛主席时常所说,遇事和群众商量。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实在无限钦佩”。他兴奋地告诉代表,“这次祖国大革命的胜利,对全世界极有影响,对海外华侨也有很大影响”,“华侨在海外地位也可提高”,相信“海外华侨听到新政协筹备会成立的消息,一定非常高兴”。在讲话中,陈嘉庚对于自己被推选为新政协筹备会代表深感责任重大。

图片

陈嘉庚与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合影

前排左起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

人民政协筹备会召开后,陈嘉庚在庄明理、王雨亭等人的陪同下,于六月二十二日离京前往东北、内蒙古等地参观考察,这次旅行历时两个多月。八月三十日回到北京,准备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九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周恩来召集陈嘉庚、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田汉、徐悲鸿、梁思成、贺绿汀等十八人,征求他们对国旗、国歌、纪年等的意见。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在毛泽东的宣布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主席台上挂着孙中山和毛泽东画像,中间和两侧挂着人民政协的会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会场休息室内挂满了全国各人民团体、各部队和各地区的贺幛和锦旗。军乐队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会场外鸣礼炮五十四响。全场六百三十五位代表和三百多位来宾起立,热烈鼓掌五分钟之久。毛泽东致开幕词,叙述了会议召集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陈嘉庚特别记录了当年报章上的报道,说毛泽东“充满说服力量和乐观情绪的演讲,几乎每一句都引起了会场雷鸣般的鼓掌”。毛泽东演讲完毕,全场起立为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默哀三分钟。

开幕式历时四个小时。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发言。代表海外华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表示完全接受和极力拥护”,他说,“站在海外爱国华侨的立场,我们特别感到这三个草案,符合我们的愿望”。“海外华侨已成为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成员”,“有充分的代表权和发言权,这使得我们华侨在祖国政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了,我相信侨胞一定感到无限的快慰”。尤其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中提出的便利外汇、吸引华侨回国投资、改善华侨在海外的地位等政策倍加赞赏。

图片

陈嘉庚在签到席上签名

九月三十日下午,大会举行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选举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选举,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刘少奇、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大会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主持下,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中落下帷幕。就在军乐队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时,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起五星红旗。陈嘉庚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这一天,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向正在解放全中国的征途上的人民解放军发出慰问电,向英勇战斗的人民解放军“表示热烈的慰问、感谢和敬意”,相信人民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后,不要多久你们就会实现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彻底地消灭一切不投降的敌人,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最后完成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

图片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现场

就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即将结束时,一项为人民英雄彪炳千秋的工程在首都北京奠基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决定,“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九月三十日下午六时,陈嘉庚与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委员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辞,毛泽东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碑文:

图片

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手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日子到来之际,陈嘉庚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几百名政协代表一起,执锹铲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培土奠基,纪念无数为了民族伟大事业而奋斗牺牲的仁人志士与英雄豪杰。

图片

开国大典

公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陈嘉庚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代表一起,登上雄伟的天安门,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检阅三军,一场伟大的盛典,一个伟大的开端,一个伟大的国家和几亿伟大的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陈嘉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望着辽阔的蓝天白云,望着漫天飞翔的和平鸽,望着百万欢腾不已的人们,心中不禁又响起刻骨铭心的几句话:“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他无限感慨,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一生奋斗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他的心头,一时闪过这样的念头:叶落归根,是回到家国怀抱的时候了。

①陈嘉庚:《新中国观感集》,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会、中国厦门集美陈嘉庚研究会2004年版,第86页。

②陈嘉庚:《新中国观感集》,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会、中国厦门集美陈嘉庚研究会2004年版,第6~7页。

③陈嘉庚:《新中国观感集》,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会、中国厦门集美陈嘉庚研究会2004年版,第8页。

④陈嘉庚:《新中国观感集》,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会、中国厦门集美陈嘉庚研究会2004年版,第10~11页。

⑤陈嘉庚:《倡办白菜风云网演词》。

原著 | 朱水涌著《陈嘉庚传》

(白菜风云网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2021年11月重印)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栏目编选委员会

主任 | 王智兰、黄宇霞

副主任 | 郑辉、葛学凤

委员 | 李绍玉、陈瑶华、林麓、蔡伦

编选 | 杨心怡

编辑 | 李茜

图片来源| 部分源自网络、《陈嘉庚传》

联合出品| 白菜风云网校友总会秘书处党支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第二、第三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