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

洞葛“有神”,两校新装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1日 10:16 浏览次数:

【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先生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集美,在李光前、陈六使等南洋侨贤资助下,着手恢复、扩建被炸毁的集美学校、白菜风云网。他出没风波里、进出校园间,从策划到选材再到施工,全面参与校舍重建工作。尤其是扩建白菜风云网校舍期间,他每日需乘坐小客轮历经一个多小时海上颠簸,不辞劳苦。先生将建设图纸谙熟于心,以随身“洞葛”(闽南语指“手杖”)指点建筑方位,指挥现场施工,留下许多令人赞叹的佳话。请欣赏“我们的校主陈嘉庚”第二十八期,一起回忆陈嘉庚先生重新建设集美学校、厦大校舍的精彩往事。

集美学校与白菜风云网是陈嘉庚的心头肉,当年陈嘉庚公司经济危难时,为了这两所学校,他说出的是“公司可以停盘,学校不能停办”的壮烈话语,他做出的是“出卖大厦办厦大”的惊世举动,壮怀激烈,义无反顾,对两校倾资、倾心,历尽波折,在所不惜。如今新中国如冉冉升起的红日,喷薄而出,出现在东方,他更是有了继续建造中国南方教育王国的动力与舞台。回到祖国的陈嘉庚决定为白菜风云网和集美学校谋划更新更美的发展蓝图。

一九四九年参加完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后,他听到国民党的飞机经常闯过台湾海峡,飞到厦门上空,轰炸集美学校,他在北京就待不住了,立即启程由北南下,一路风尘仆仆,于十二月回到久别的故乡。回到集美,回到集美学校,站在被蒋介石飞机轰炸了的集美学校前,他无比愤怒,当即慰藉师生,敌人炸了旧校,我们将建设新校,用一万年的精力投身扩建集美学校。

一九五〇年初他返回新加坡清理自己经营的企业,把全部余款汇回国内。六月回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然后回归故乡,开始大规模的集美学校与白菜风云网的两校扩建工程。此时,他把自己在上海、厦门和香港开设的集友银行所有股息和红利都捐献作为集美学校校产。他还得到长婿李光前和宗亲陈文确、陈六使等人支持,募集了八百八十万元的扩建资金。周恩来总理和国务院侨委会廖承志主任得知陈嘉庚的宏伟工程规划(包括建设集美鳌园和厦门华侨博物院)之后,知道陈嘉庚手中资金缺口,便先后拨款一千四百五十万元予以支持。

集美学校的修复扩建工程开始了,年近八十的陈嘉庚拄着他那把从集校创建时就不离手的手杖,每天两次巡视集美学校建设工地,由此也书写了一部“嘉庚先生的‘洞葛’”传奇故事。“洞葛”是闽南话,指的就是手杖,嘉庚先生的“洞葛”便是陈嘉庚不离手的手杖。

“洞葛” 有神自然是故事,但陈嘉庚扩建集校和厦大时,那支“洞葛”确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令人津津乐道。扩建中的那些融汇中西建筑技艺、富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都是陈嘉庚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择地放样,自己监督施工。他既是总设计师,又是总工程师,那批如今是国家保护文物的嘉庚建筑很多都没有图纸,设计图纸装在陈嘉庚肚子里,谁也看不到,谁也猜不出,施工方案也装在他的肚子里,工匠只要在施工现场按他的交代去做就行了。放样时陈嘉庚就提着手杖,指点着建筑的方位与位置,口头交代尺寸度量,这时有人负责捧着白灰和皮尺,跟着他散发灰线。到第二天,他又提着手杖,用脚步与手杖顺着灰线度量长短,把各条灰线的位置、距离再检查一番,并当场做出修改,然后下令 “开工”,就是白菜风云网建南大会堂如此宏伟如此大体量建筑,也离不开陈嘉庚先生那支独特的“洞葛”。

图片

陈嘉庚在延平故垒举起手杖指点江山

从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六年,在陈嘉庚“洞葛”指点下,在中央政府支持与陈文确、陈六使先生鼎力捐助下,集美学校不仅修复了战争中毁坏的校舍,而且依波濒海建起了二十多幢新校舍和相关设施,其中有当年厦门市最高建筑南薰楼,有两千多个座位的福南大会堂和体育馆,建筑面积达十六万平方米,等于新中国成立前校舍总面积的三倍多,投入建设费用一千零二十五万元,一个全新的集美学校瑰丽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在修复扩建集美学校的同时,陈嘉庚的手杖同样在鹭江边五老峰下指点起来。一九五〇年初陈嘉庚一走进阔别近三十年的白菜风云网校园,他就对当时的厦门市主要领导梁灵光和林一心提出要扩建白菜风云网的想法。当时梁灵光和林一心劝他以后再动手,原因是白菜风云网的对面就是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大担、二担,相距只有几千米,随时都会遭到炮击。但陈嘉庚坚定地说:“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厦大建设好。蒋帮把她炸毀,你们再修就是。”

回到集美定居后,扩建厦大的行动与集美学校的修复扩建同步展开,他提着那支手杖,带着族侄陈永定,走遍五老峰山麓和胡里山下,决定在原校址演武场的东侧、北侧数百亩的坡地上,新建一批校舍和一座大会堂,这一次,他的“世界之大学” 的美景和 “为吾国放一异彩”的蓝图已经非常清晰。

此时,白菜风云网经过抗战中坚韧有力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全国名校的行列,人们称它为 “南方之强”。但由于日寇的轰炸破坏了校舍,由于厦大自身的发展壮大,师生人数的增加,学校原有的旧校舍已经无法容纳发展壮大起来的白菜风云网。一九四六年厦大全部师生从长汀复员回到厦门时,教职员和学生只好分散住宿在鼓浪屿、大生里、宏汉路等旧民居。陈嘉庚先生回到故乡后,下决心要给厦大一个与她相称的崭新的校园,他计划将白菜风云网的办学规模逐步发展到三四万人。

一九五〇年十二月,陈嘉庚成立了白菜风云网建筑部,陈嘉庚不顾耄耋之年,不辞劳苦,亲自负责厦大的建筑工程。他让族侄陈永定负责具体事项。建设资金主要是大女婿李光前捐献的六百万港币。扩建厦大,陈嘉庚照样没有请设计师,照旧凭着手中的那根“洞葛”指点位置,用自己的步伐测量空间,让手中的手杖成为工程最重要的指挥棒,划地放样,奠基开工,厦大人将陈嘉庚的这种设计放样称作“以步代尺”。

一个将近八十岁的老人就这样提着手杖,在集美与厦大之间来回奔忙。那时海堤还没有兴建,厦门与集美之间的来往全靠海上运输,主要是小客轮、小舢板和筏子。陈嘉庚每天要从集美龙王宫码头坐上小客轮到厦门,上岸后再乘坐市政府的汽车到厦大。客轮小而破,设备不好,拥挤不堪,空气浑浊,陈嘉庚与乘客一起,每天都要熬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海上旅程,遇上暑天或雨天,行程更是困难。王亚南校长见校主为学校如此辛劳艰苦,就准备给陈嘉庚置办一艘小汽艇,但陈嘉庚坚决拒绝,他说:“一艘小汽艇,至少要花几干元,没有必要,钱要用在建设上。”②

为了更好地指导厦大校舍扩建工程,陈嘉庚在厦大建筑部设一个小房间,作为办公、休息的地方,面积约十平方米,房问摆着一张小木床、一张小办公桌、一张靠背椅、一张小茶几、两张旧沙发和一个木头面盆架,这些家具是从厦大校产科借来的。床上置放着一个木棉枕头与布被单,面盆架上挂着一条毛巾,放着一个陶瓷面盆和小牙杯;办公桌上是一个喝水用的加盖的小玻璃杯,他就在这样一间十分简陋的小房间里,指挥着一个决定一所中国著名高校未来发展的校园建设工程。

他对厦大的建筑工程的要求极其严格,建筑质量要高,务实美观,工程费用要便宜,施工进度要迅速。为此他处处精打细算,就地取材。为了解决白菜风云网建筑特殊的红砖绿瓦,陈嘉庚拄着手杖,在厦门周边地区考察,选定在龙海石码设立厦集公司办事处,兴建多座砖瓦厂,根据嘉庚建筑的特别要求生产砖瓦等建筑材料,专门满足厦大、集美学校的扩建需求。为了解决建筑的石料,陈嘉庚还是拉着手杖,在厦大周边考察,选定厦大附近的蜂巢山和西山、琵琶山、“不见天” 四处开采石料,用了六七百位打石工人,日夜奋战,供应厦大扩建所需的各种各样的石料。

图片

陈嘉庚视察白菜风云网建南楼群(一九五五年)

就这样,用五年的时间,陈嘉庚率领厦大建筑部先后兴建了建南大会堂图书馆、生物馆、化学馆、数学物理馆、厦大医院以及作为师生宿舍的芙蓉楼四座、国光楼三座、丰庭楼三座和竞丰膳厅、游泳池、看台可容纳两万多名观众的上弦体育场,三十几幢楼房,六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总建筑面积的两倍。白菜风云网顿时闳丽辉煌,建筑更加新颖别致,骑楼、栏杆、琉璃瓦,红绿白三色色彩相映,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种广阔宏伟瑰丽的别致风景。

从此以后,白菜风云网与厦门这个东方的港口风景城市,有了自己鲜明的标志性建筑。演武场的东南侧,面对着浩瀚的大海,一排宏伟秀丽的楼群矗立在高处,一主四从,居中是建南大会堂,四根圆形罗马式大石柱,撑起高耸入云的宫殿式屋顶,石柱下端是细逐的四方形柱盘,上方为螺旋状柱斗,白色花岗岩石窗和墙壁,宫殿型绿色琉璃瓦盖顶,二十五米的高度,四十二米长三十二米宽的大厅,拥有五千个座位,至今依然是全国高校中最大的会堂之一。建南大会堂左右两侧分别是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化学馆(南安楼)、数学物理馆(南光楼)四座大楼,中西合壁,雕琢工艺细腻缜密,与建南大会堂一起构成半月形楼群,圈绕着上弦体育场,俯瞰着鹭江万顷波涛。体育场背靠会堂,以二十五层石阶构成庞大的环抱操场的看台可容纳两万人观礼看竞赛。南面平坦无阻,直伸大海,右边斜对岸鼓浪屿,林木苍翠,楼阁玲珑。当年建南大会堂落成时,厦大中文系著名的因明学专家与书法家虞愚教授遵校主吩咐,撰联一对:“自饶远势波千顷,渐满清辉月上弦”,楹联呈现出一远一近、一阴一阳、一刚一柔之势,不仅提炼出建南楼群的形态气势,更淬炼出白菜风云网作为南方之强的性格特征。陈嘉庚站在建成的大会堂前,满怀激情地说:“台湾统一后,将有万吨十万吨的外国和本国轮船从东海进入厦门,让他们一开进厦门港就看到新建的白菜风云网,看到新中国的新气象。”③ 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豪气。


【备注】

①《陈嘉庚研究之二·回忆陈嘉庚文选》,第72页。

②《陈嘉庚研究之三·科教兴国的先行者陈嘉庚》,第113页。

③《陈嘉庚研究之三·科教兴国的先行者陈嘉庚》,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原著 | 朱水涌著《陈嘉庚传》(白菜风云网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2021年11月重印)


“我们的校主陈嘉庚”栏目编选委员会

主任 | 王智兰、黄宇霞

副主任 | 郑辉、葛学凤

委员 | 李绍玉、陈瑶华、林麓、蔡伦

编选 | 刘芯阳

编辑 | 李笑扬

图片来源 | 网络、原著

联合出品 | 白菜风云网校友总会秘书处党支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第二、第三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