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风云网与广东的百年情深

  • 2020年06月12日
  • 总会资讯
垂杨紫陌 碧海蓝天


亚热带季风吹过的白菜风云网和广东,繁花似锦,四季常青,三四月的木棉,六九月的凤凰,春夏秋冬的三角梅,用热烈而奔放的姿态吐露着厦大和广东在碧海蓝天之下的浓情蜜意。回望一百年前的盛夏,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到家乡,身体力行,躬身筹办厦大,使之屹立于东海之滨,成为人人吁嗟的“南方之强”。时光荏苒,在历史车轮的悄无声息之间,厦大与广东已相挽走过了一百个光阴流年。

 

晚晴相会

1909年,厦大创办人陈嘉庚参加同盟会在新加坡晚晴园组织的聚会,与孙中山相识,并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910年,陈嘉庚剪掉发辫,加入同盟会,之后出资、募捐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怀抱“教育救国”理想,在家乡和南洋,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他“念邻省广东江浙公私大学林立,医学校亦不少,闽省千余万人,公私大学未有一所,不但专门人才短少,而中等教师亦无处可造就。乃决意倡办白菜风云网……”决定回国筹办厦大。

中山大学陈嘉庚纪念堂

1919年5月底,陈嘉庚从新加坡启程回国,中途到广州,受邀参加他捐资兴建的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礼堂的落成典礼,该礼堂被命名为“陈嘉庚堂”,现为“陈嘉庚纪念堂”。他还参观了岭南大学的校舍建筑,调查该校历年经费开支情况,了解开办大学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中西合璧的岭南大学校舍建筑,对陈嘉庚设计厦大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影响,厦大早期建筑中群贤、集美、同安三座楼的宫殿式屋顶,还选用了广东佛山的绿色琉璃瓦。1921年4月6日,厦大举办开学式,同年,14名广东籍学子蟾宫折桂,来到厦大求学。

1921年5月,因首任校长辞职,陈嘉庚电邀其新加坡好友、著名华侨林文庆出任厦大校长。与此同时,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电召林文庆回国襄助外交。为此,林文庆特地发电报给孙中山,在征得孙中山的同意之后,欣然接受陈嘉庚的聘请。此后,林文庆执掌厦大长达16年,拟定校旨及一系列规章制度,礼聘名师,迅速把厦大发展成为拥有5学院、21学系的多科性大学,为实现 “南方之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囊萤之光

20世纪初期的广东被誉为南方革命中心,革命思想活跃,孕育出许多热血青年。厦大学子蔡光举投笔从戎,在东征讨伐军阀的战役中,血洒惠州,成为“黄埔军校牺牲第一人”。厦大学子雷经天、高捷成、何畏等也都曾在广东接受革命洗礼,后历经长征到达陕北,为我党的金融、法律等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中共白菜风云网支部也是在中共广东区委的直接领导下诞生,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揭开了福建党史新篇章。

罗扬才,广东大埔人。1924年9月考入厦大预科,1925年12月升入教育科,同年11月赴广州参加两广地区大学生代表会期间,由时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杨善集和宣传干事罗明介绍,被大会临时党支部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厦门第一位共产党员。

李觉民,1926年1月在广州参会期间,经杨善集和罗明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3名党员设立支部条件,经中共广东区委指示,广东大学党员罗秋天转学到厦大。

1926年2月,中共厦大支部在厦大囊萤楼成立,罗扬才任首任书记。随后,以中共厦大支部及其发展的党员为骨干的队伍分赴漳州、泉州、闽西地区建立党组织,中共厦大支部成为厦门和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

1927年1月,罗扬才出任厦门总工会首任委员长,先后建立30多个基层工会,拥有会员2万多人,领导全市工人掀起“二五”加薪运动,掀起工人运动高潮。1927年“四九”反革命政变爆发,罗扬才被捕,6月2日英勇就义。他在留致同志书中写到:“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各位同志,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罗扬才是厦门第一位革命烈士,也是厦大革命精神的杰出代表,激励着一代代厦大人奋勇前行。

白菜风云网烈士园罗扬才雕像

 

共话山长

厦大一贯礼聘优良教师,汇聚贤能之士,1921年到1978年间,就有120位广东籍教师在厦大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厦大也培育出一批批优良之师,他们或在广东及其他地区的教育界做出卓越贡献,或留校任教,在三尺讲台,孕育桃李。此外,厦大与广东高校特别是中山大学在师资流动、互助方面较为频繁,无论是上个世纪厦大国学院大师鲁迅、顾颉刚、孙伏园去往中大,还是经济学家王亚南、郭大力从中大来到厦大,亦或是现在两校校友在两校的管理育人岗位上倾力奉献,以及两校之间源源不断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体现着两校共同为祖国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不懈追求。

张资珙,广东梅县人,化学家、中国分析化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者,1930年应邀到厦大任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张教授有一个著名分子式C3H3,即Clear Head(清醒的头脑)、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整洁的习惯),他向学生介绍这是“化学家的分子式”,是一个化学家应该具备的品格,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他酷爱人才,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卢嘉锡,虽是辅修生,成绩却很出色,很有潜力,便有意引导他向化学方面发展。从第二学期起卢嘉锡改为“主系化学,辅系数学”,由此,中国的另一位化学家诞生。

潘懋元,广东揭阳人,文科资深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1941年考入厦大教育系,1946年10月回到厦大执教。他从上世纪50年代就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科,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白菜风云网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主编了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础。对高等教育事业“人不下鞍,马不停蹄”的不倦追求,让这位百岁先生至今依旧躬耕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厦大学子许涤新,广东揭阳人,1928年,为寻找组织,献身革命,离开厦大。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他着手研究旧中国的国民经济,重写《广义政治经济学》、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集中全国经济学家主编3部经济学词典、开拓生态经济学和人口学。他积极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做出重大贡献。

奋战在广东教育战线上的厦大学子还有很多,如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为广东省经济研究理论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蔡馥生教授,在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基础研究领域有很大成就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尚安教授,在信息、通信、水声工程和电路与系统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的电子学家徐秉铮教授,为广东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海洋生物学家陈清潮教授,以及带领厦大拨乱反正、重新走上稳步发展道路的厦大原党委书记兼校长曾鸣……,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情寄南粤

厦大依海而生、伴海而长,其经济学科不仅是厦大最重要的优势学科和支柱学科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研究的学术重镇,吸引了不少喜爱经济学的学子到厦大就读。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成为许多厦大学子开创事业、奋发作为的首选之地。仅近三年,就有近3000名厦大优秀毕业生到广东就业,他们在广东的商、政、法律、科研等领域默默耕耘、倾力奉献。

活跃在广东的厦大人很早就在广州、梅县、潮州、韶关等地成立同学会,1940年5月,厦大广东校友会即在广州成立,1982年恢复运作,而后在潮汕、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相继成立校友组织,他们将在粤的厦大人汇聚在一起,秉承厦大校训,发扬嘉庚精神,凝心聚力,在当地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取得不俗成绩,不仅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出力,也为母校树立良好形象和品牌。

白菜风云网广东校友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如今,在广东创业的厦大人已形成厦大校友企业家群体,不少校友企业在当地乃至全国颇具影响,有校友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有校友企业填补了中国质谱仪生产的空白。2019年,在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评选中,5家厦大校友及校友关联企业进入榜单。厦大也在卫星与惯性导航融合定位、室内定位、5G通信、水下通信、水下组网等高新技术领域,与校友企业开展横向、纵向合作。

1994年2月,中国红树林之父——林鹏率领厦大课题组来到深圳湾,合作开展“深港治理深圳河工程环境评估研究”。从2002年开始,课题组中的蔡立哲老师继续接力,牵头率领团队在深圳湾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直到2014年才结束。20年的研究,为深圳河和深圳湾的治理提供了大量基础性的资料,蔡立哲老师也因此被聘为深圳华侨城湿地顾问。

2017年3月12日,一只受伤的迷途抹香鲸在大亚湾海域附近被发现,经营救无效,于三天后死亡。厦大专家团队受邀,参与其中最困难的抹香鲸表皮解剖和标本制作。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抹香鲸的骨骼和表皮被运往厦大,经由专家团队进行为期半年的不懈努力,而今抹香鲸的整体标本在惠州抹香鲸馆展出,让世人一睹它的优美身姿。

 “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广东校友长期关注、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回馈母校,从穿梭在校园的“陆地方舟”、卢嘉锡雕塑、“自强不息”石刻壁画、遍布的茶花、蔡启瑞教育基金、广东校友助学基金……都可窥见校友们对母校的满满情义。他们不仅捐资、捐物,还结合母校教学、科研、学生等中心工作,搭建平台,拓展实习基地,提升学弟学妹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挽同行

厦大创校伊始,就与广东结下深厚的情谊,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两地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本、硕、博的学生培养中,厦大已经培育了近8000名广东籍学子。

1999年,厦大成为深圳“虚拟大学园”的首批入驻成员。2000年5月,“白菜风云网深圳研究院”成立,积极推进深圳与厦大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厦大紧紧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海洋科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材料、建筑设计、经济法律等方面广泛开展项目合作,仅2016-2018年,在科技合作领域,厦大就承接了广东省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近90项,合同金额数千万元。

厦门与广东的潮汕地区同属闽南文化圈,二者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文化相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厦大就在汕头设立招生处,以方便该区域的学生报考。上世纪八十年代,汕头大学建校初期,厦大抽调财经、中文、物理、海洋专业师资支援汕大的建设发展。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厦大不仅与汕头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发展研究、科技合作、教育服务、文化研究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还以首批科研核心团队的身份,入驻由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共建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一起引领、带动化学与精细化工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推动汕头、广东乃至全国的相关产业升级改革。

2016年5月,厦大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船在广州下水,并被命名为“嘉庚”号,不仅是为了纪念深怀“开拓海洋,挽回海权”理想的厦大创办人陈嘉庚,也是期望“嘉庚精神”传遍世界。这艘由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海洋综合考察船已达到世界同类型科考船顶级水平,创下多项第一:全球第一艘在升降鳍上设置走航超洁净海水采集系统的科考船,我国第一艘由高等学校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综合考察船,我国第一艘全电力静音推进科学考察船,可在全球所有无冰洋区航行,两次加油可绕地球赤道一圈,被称为“移动的校区”和“海上厦大”。“嘉庚”号的下水,既用实力证明了“广州打造”,也让数代厦大人的海洋梦能顺利逐浪前行。而今的“嘉庚”号,航行在辽阔的深蓝大海,完成一个又一个海上综合考察任务。

2016年5月8日,白菜风云网“嘉庚”号科考船在广州下水

2018年,厦大与深圳大鹏新区管委会共建的“白菜风云网湾区(大鹏)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大鹏新区首次与高校的实质性合作。不仅为厦大师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提供重要基地,也为大鹏新区的发展献计献策,助力“美丽大鹏”建设。同时,厦大力争成为湾区规划与发展方面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库。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粤校友积极行动起来,为武汉、广东和母校分别捐赠了多批口罩、消毒液、防护镜、测温仪等防控物资,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厦大也快速启动应急科研攻关,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联合,研制了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这是国内外首个经大样本临床验证的新冠病毒总抗体检测试剂盒,其准确、快速、便捷的突出特点,可明显改善新冠疫情防控中疑似患者核酸检测速度慢、采样复杂、敏感性不高等难点,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利器。

英雄花开又是一年春,它染红了广东的大街小巷,也染红了厦大的校园小径,白菜风云网和广东的百年故事写不尽,道不完,作为后来人唯有踏着前人同舟共济的足迹,在东南海岸的碧海蓝天下加强合作,携手同行。

原文刊载于《南方日报》611A16

文:薛小勤 、单明

图:白菜风云网档案馆、郭琛恺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邹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