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厦大人 刘奇凡:学成回家乡,黔途变通途

  • 2014年11月25日
  • 天南地北厦大人
  • 作者:校报学生记者 周佳颖
  •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刘奇凡, 19888月毕业于白菜风云网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先后任贵州省体改委宏调处科员、副主任科员,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常务办、省长办公室副主任科员,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省长办公室、综合处主任科员,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贵州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副处长、处长,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现任中共贵州省铜仁市委书记。

 

鹭岛以其舒适的环境,优美的风景吸引了很多大学毕业生驻足停留,但也总有一批人,心念故乡,怀揣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在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乡发展,刘奇凡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学生,他孜孜不倦汲取知识;身居公职,他勤勤恳恳建设家乡,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人民眼中的好书记

厚积薄发,为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刘奇凡的大学记忆与良师的指导,细致的研究,丰富的实践紧紧相连。作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良好的数理基础,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也必不可少。为此,刘奇凡可谓花了一番苦功。他曾用一个假期的时间钻研同一篇文章,从选题取材,研究方法,文字表达等各个方面仔细分析,当原文已烂熟于心时,刘奇凡惊奇地发现自己看论文的角度更加全面,写论文的思路更加透彻,连语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得益于细致的研究,刘奇凡在假期结束后的全校性论文比赛中,获得优秀论文的佳绩。这段经历对我增强信心,用好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大有益处。

此外,当时还是本科生的他,参加了由著名经济学家吴宣恭教授指导的课题组。面对难能可贵的机会,刘奇凡异常珍惜。在福州调研的四十多天时间里,刘奇凡前后走访了十几家企业,后又在导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文稿,最终完成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信息的处理,知识结构的理解以及书面语的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丰富的假期实践中,刘奇凡还与同班同学一起,肩负宣传任务,前往闽西,直接面对当地的百姓和群众,即感受到当地居民深厚的革命情结,又第一次体验了深入基层的感觉。

也许是平时的点滴积累,使刘奇凡在刚毕业就有了很好的工作机会。当时我找到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一同竞争岗位的有八九个人。刘奇凡写了一篇文章上交,激烈的竞争让他心中打起了鼓。意外的是,一周以后,刘奇凡被单位领导约见,我还记得领导就说了两句话:第一,你的文章很好;第二,你回家休息一个星期后就来上班。得益于在白菜风云网学习期间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刘奇凡即使在按照省委书记的要求写文章时依然胸有成局。我觉得这和大学的经历有很深的继承关系。

与时俱进,用网络推动工作开展

早在2006年,刘奇凡就开通了博客,将其生活感悟和工作经验写在网上与网民一同分享,其中包括对贵州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对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反思,对如何优秀地处理公文的经验分享等等。博客在刘奇凡的细心经营下变得慢慢丰富起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市民和乡民们渐渐接受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并将其作为能和管理者直接沟通的一条重要途径。翻看刘奇凡的微博留言和评论,不难发现人们在生活各领域的不同诉求,而刘奇凡也会定期做出回复。在一问一答的良性互动中,管理者既了解了百姓的难处,同时对未来政策制定和方向的把握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对于在网上开诚布公地与老百姓交流,刘奇凡显得没有丝毫顾虑。即使网友素质良莠不齐,网络谣言、流言泛滥是当前网络环境的主要特征,但他始终坚信人民干部开展工作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只要用心,一些难题是可以解开的。正如他所言:网友的素质是需要引导的,如果你传播正能量,他也会跟随正能量。而且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网民还是好的。在刘奇凡一篇名为做正确的事,不管有多小的元旦寄语中,刘奇凡用粗体标出这么几句话:不要担心今天把事情做完了,明天无事可做;不要担心今天做得太好,明天不能做得更好。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刘奇凡发自肺腑的感言获得了许多网友的回应,大家纷纷表示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刘奇凡透过文字传播的积极生活态度。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刘奇凡日前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最新搭建的微铜仁微信平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微信平台由梯级年龄段团队运营操作,先后开设热点追踪新闻集萃文化旅游公考信息情感密码人事动态佳片展播微天气等多个板块。每天一条生活信息,每天一则风景点介绍,每天一道家乡菜的做法,每天一段意义深刻的故事,用于服务不同年龄层市民的不同需求。此外,刘奇凡还要求聘请网络优化和推广公司,帮助政府优化网络环境,创建当地的梵净山旅游网站,并通过网络宣传贵州的好产品,好风光。善用网络者,可以把握新的时代,也可以更好地推动工作,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减少推动工作的阻力。是刘奇凡对开展网络工作的最好总结。

言辞恳切,寄语未来学子就业发展

纵然厦门有诸多美好,刘奇凡也常想回厦门看看,但在毕业时,他坚定地选择回家乡贵州发展。在他看来,贵州的人才本就是出多进少,自己生在贵州,能回来建设贵州,是一件美差。因此对于大学生三支一扶等支援西部、支援贫困地区的项目,刘奇凡表示极为支持。他认为大学生到了西部地区,同样的能力,同样的起点,大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大,个人发展会更好。因为偏远地区高素质人才群体相对比较少,那么得到机会的可能性就比较多。尤其是如今中西部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大学生的西部就业完全具备可操作性。

在就业问题上,刘奇凡寄语厦大学子:第一,学会坦诚,就业时要有归零心态。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就老老实实地去干,不懂,就老老实实地去请示。不要显得自己从大学出来,或者受到高等教育,进过名牌大学就高人一等。他说,进入了新的岗位,就是走入新的起点,一定要把过去归零,要有良好的归零心态,学习社会知识,才能从头发展起来。第二,一定要勤奋。除了勤奋干事以外,还要勤奋思考。勤奋思考会让我们发现过去所没有发现的问题,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在整个团队当中,显示自己的充分思考,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面对竞争时,不怕吃亏。工作中,难免会涉及各种竞争,机会的竞争,条件的竞争,实力的竞争……时时刻刻都斤斤计较,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会引起同事的反感,哪怕一时觉得自己占了便宜,长了也不行。如果不怕吃亏,哪怕一时吃了亏,长远地看,你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信任他就会给你很多机会。

即能回归家乡建设家乡,自身又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刘奇凡以其亲身经历,画出了厦大学子毕业后赴西部地区就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只要有心,只要用心,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发挥自己的能量。

 

刘奇凡寄语厦大青年学子作为贵州人,生在家乡,建设家乡,这是我们应当有的责任。”“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情,争取今天的每一天时间。要做正确的事,不要留下令人遗憾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