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祥:“钟”情一生,作时光的修复者

  • 2018年07月26日
  • 天南地北厦大人
  • 作者:
  • 浏览次数:0
陈瑞祥,软件学院2013级软件工程系校友,白菜风云网温州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是一名80后青年创业者,放弃经商投身钟表行业,用互联网思维为传统行业注入新活力;他是一名国家钟表维修技师,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的真谛;他更是一名钟表文化传播者,创建强达钟表文化中心、发起《走进钟表世界》公益活动,成功将钟表修复技艺申请成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付出诸多努力,普及钟表文化,让钟表文化走进温州,也让温州的钟表文化逐渐走向世界。

 


他是一名80后青年创业者,放弃经商投身钟表行业,用互联网思维为传统行业注入新活力;他是一名国家钟表维修技师,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的真谛;他更是一名钟表文化传播者,创建强达钟表文化中心、发起《走进钟表世界》公益活动,成功将钟表修复技艺申请成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付出诸多努力,普及钟表文化,让钟表文化走进温州,也让温州的钟表文化逐渐走向世界。

一、热心于校友工作

2013年,陈瑞祥考入白菜风云网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回想起自己与厦大的渊源,还要追溯到6年前在厦大温州校友会帮忙的一段经历。当时,因受老同学(原温州校友会秘书长)的邀请,陈瑞祥来到校友会协助组织校友活动,陪同接待来访的厦大师生。活动过程中,他第一次对白菜风云网的校主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也切身感受到厦大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体会到校友之间那股强大的凝聚力。于是,在校主文化的感召和厦大校友情怀的影响下,他决定选择到厦大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之后,他义无反顾地再度投身到校友会工作之中,即便事业繁忙,他仍尽心、尽力、尽责地完成。

谈及温州校友会,陈瑞祥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感动”。一是感动于校友们对校友会工作的热心。温州校友会汇集老、中、青三代校友,尤其是一些耄耋之年的校友仍然十分关心、热衷于参加校友会的工作,每年中秋博饼都会捐助礼品,并且亲自到场参与活动,行动不便的也会作些诗歌、画些字画赠与校友会。这种人人都愿意付出、奉献的精神,让他深受触动;二是感动于各地校友会之间的互帮互助。温州校友会三十周年换届之时,母校校友总会以及杭州、宁波等地的校友会积极为活动出谋划策,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感动于校友们之间的互助支持。对于陈瑞祥而言,校友们对他的事业给予了诸多帮助,不论是从钟表的销售、推广、还是到钟表与互联网嫁接上。同时,陈瑞祥也为校友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常常在校友会组织的沙龙活动中,与校友们分享一些关于钟表鉴赏、钟表使用和维护的内容,由他所创办的“强达钟表文化中心”还为校友们提供了免费的钟表维修、护理等服务。

 

二、钟情于钟表修复

陈瑞祥出生于“钟表世家”,其父陈强达是温州市唯一获得国家高级技师职称的钟表维修大师,先后为浙江省培养了200多名从事钟表行业的学员,其中包括许多钟表高级技能人才。父亲对于钟表的执着与热爱,对待工作的严谨与细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陈瑞祥的一言一行。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渐渐对钟表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浓烈情感。但起初,他却并没有选择从事钟表行业。

2005年从北大金融系本科毕业后,怀着“实业兴国”的抱负,陈瑞祥决定自主创业。他与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前往金华义乌做小商品贸易,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到半年,创业就宣告失败。之后,他进入丽水青田的一家饰品企业工作。公司了解到他在义乌的创业经历,便让他带团队到义乌开设对外窗口。凭借着勤恳专注的工作态度和极强的工作能力,陈瑞祥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把企业的年产值从500万元提升到1000万元,也因为业绩出色,他成为了这家企业的股东。在工作期间,他对中国的饰品工艺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也让他在日后对钟表材质的判断形成了独到的见解。

就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2008年发声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年,陈瑞祥代替父亲到香港参加钟表研讨会,与会的香港同行提出,温州人只是“有钱”,并不了解钟表,更不懂钟表文化。在这番偏见之下,陈瑞祥当场表态:“温州人不仅懂钟表,更能做好钟表文化。”他下定决心,要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撕掉“温州不懂钟表文化”的标签。回到内地后,他开始逐步将重心转移到钟表上。2012年,处理完在义乌的工作后,陈瑞祥返回家乡温州,全身心投入钟表行业。他将自家在解放街的钟表修理店扩充了门面规模,创立了强达钟表维修中心,又利用资源迅速与多家国际名表厂商建立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他还拜访了国内外诸多钟表大师,开始系统地学习与钟表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钟表的历史渊源,将每个知识点、每个细节认真记下;他向国内知名独立制表师钱国标先生学习制表技能,通过琢磨每个环节、每个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此过程中,他对钟表的迷恋进一步加深。

钟表修复是一项精细活,不仅需要热爱,更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和专心。在工作过程中,陈瑞祥总是全身心投入。他深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钟表中有许多细如牛毛、脆弱不堪的零件,必须要小心避免失误,防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每每看到手中修复的“僵尸钟表”起死回生,听到它们再度响起“滴答滴答”的响声时,他都欣喜不已。

凭借着精湛的技术,陈瑞祥如今已成为一名国家钟表维修技师。由他负责的“温州市陈强达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成为国家钟表职业技能培训承办单位,并荣获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16年又再度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陈瑞祥的努力和带领下,强达钟表名声大震,技术力量在国内也可称得上是数一数二。

 

三、热衷于钟表文化传播

除了钟表的修复研究,陈瑞祥更热衷于对钟表文化的探索和传播。他认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水平,除了GDP,还应该包括文化,而钟表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陈瑞祥也深知,钟表文化传播比钟表技术传播更难。因为技术可以手手相传,而文化需要悟性,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尤其与北上广等城市相比,温州虽然创业氛围和商业氛围浓厚,但整体的文化气息却很薄弱。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钟表文化的推广,并不是件易事。为此,他付出了诸多努力,在钟表文化的传播工作上倾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读研期间,陈瑞祥利用在厦大所学的专业知识,将腕表的品牌和数据进行细分和索引,借助互联网传播钟表文化。此外,他还入股了钟表互联网平台——放肆购名表网,用互联网思维,为传统的钟表行业注入新活力。为进一步普及和传播钟表文化,提高人们对钟表的鉴赏水平以及健康的收藏理念,2014年,他自费举办了温州首届古董钟表鉴赏会,展出了18世纪金嵌珍珠口画珐琅芝麻链怀表、1900年德国产鸟鸣珐琅八音盒等68件古董钟表,其中有许多钟表更是陈瑞祥自己多年的珍藏。2015年9月,由他创办的“强达钟表文化中心”正式开业,不仅极大地填补了温州市钟表文化的空白,也为更好地传承钟表修复技艺和传播钟表文化提供了交流平台。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古董钟表行家到强达钟表文化中心进行交流,国内专业的名表交流网站还专门设有温州站,里面主要交流物品来自强达钟表文化中心。强达钟表文化中心共有两层楼,一层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当代现代经典名表的交流区,二层是钟表文化展示区,内部陈列包括宫廷珐琅微绘怀表、十九世纪麦森古董瓷器钟、十九世纪中期宝石花篮钟等在内的百余款藏品,清晰地展示了钟表的发展脉络。两层楼之间由有着24级台阶的玻璃旋梯连接,而这24级台阶则寓意着一天的24小时。可以说,在强达钟表文化中心的每一处地方,都能让人感受到时光所赋予的魅力。2015年12月,陈瑞祥在温州市博物馆举办了《时光的艺术——温州民间收藏钟表精粹展》,这也是温州第一次大型钟表文化展览。2016年6月,他还将历峰集团世界著名钟表品牌罗杰杜彼引进温州传播钟表文化。

 

除此之外,他多次在温州举办古董钟表鉴赏会、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走进钟表世界》公益活动、举办公益讲座,向近万人传播钟表文化知识。他与南开大学共同研发钟表教玩类的玩具,让孩子在接触过程中寓教于乐,体验钟表的独特魅力,更清晰地明白时间的概念。另外,他还策划编辑了两本关于钟表的书籍,获得国际社会的极大认可。第一本名为《时光的艺术》,书中主要展示了欧洲的钟表,从早期的日晷、沙漏到现在各式钟表。该书一经出版便收获诸多好评,但陈瑞祥并没有沉浸在人们的赞誉之声中,而是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国外拥有这么多钟表,国内是否同样也有呢?于是,他将自己、父亲、爷爷多年来耗费心血从全国各地收藏的珍贵钟表整合起来,并从中甄选修缮了其中能见证近代中国命运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及建设的艰辛历程与精神风貌的钟表100多件,编辑成册,命名为《时光的印记》。书中展示的钟表藏品,时间横跨整个20世纪。借助“钟表”这一独特的计时仪器,见证国家技术水平的发展,从钟表发展的脉络,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正如书中所言:“以钟声之抑扬顿挫响应历史之起承转合,以指针之默言细语管窥历史之波澜壮阔。”这本书也填补了相关数据的空白。当《时光的印记》交到日内瓦时,受到了极大称赞。正是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温州市民对钟表的认知度逐渐提高,对钟表的好感度也不断加深,温州的钟表文化日渐兴盛。


四、放眼于美好未来

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陈瑞祥看来,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敬业精神,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所热爱。对于钟表行业,他有着满腔的热爱与热情,他一直以“专心专注、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突破创新”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钟表维修师,陈瑞祥用一双巧手,化腐朽为神奇,在方寸之间让无数钟表重获新生。作为一名钟表文化传播者,陈瑞祥用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思维,为钟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用各种方式提高市民对钟表的认知度。所谓精于一业娴于一技者被称之为匠人,陈瑞祥是一名“匠人”,他将钟表修复和钟表文化传播做到了极致,用切实的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他的付出努力,也让他获得了“首届温州市十大青年工匠”等荣誉称号;2016年11月,受团中央邀请,他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与信仰对话”大型活动做《投身创新创业,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演讲,向全国青年宣传钟表文化和工匠精神。

对陈瑞祥而言,钟表修复和钟表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谋生工具,更是对他家族的一份责任。他希望将钟表作为温州的一张名片,更好地服务浙江省,为国家尽一份力量。他说:“钟表是记录时间的仪器,是伴随人类成长的元素,它集合了历史、艺术、美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机械力学等,是人类所有智慧和工艺的结晶。”他真切地希望带领大家走进时光里的美。

陈瑞祥对未来钟表文化的发展,也有着美好的期望。钟表文化在国外近乎人人熟知,许多知名博物馆更是单独开设了钟表专馆,传播钟表文化。如今。我国钟表文化的发展也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人们对于钟表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钟表产生了兴趣。他希望未来温州的钟表文化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更好地与国外进行交流,让温州的钟表文化能够“走出去”。

年难留,时易损,但从陈瑞祥以及与他一样热爱事业、追求精益求精的钟表维修师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工匠精神”,一定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随着承载他们精湛工艺、细心耐心的钟表穿越时空,熠熠生辉,在“滴答、滴答”的钟表声中不断延续。


原音回放:陈瑞祥寄语厦大青年学子

不论选择什么行业,只要力求精益求精,沉下心来,不断琢磨,不断创新,都能成功。


(学生记者:章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