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周咏棠,男,浙江宁波人。1923年出生,1948年毕业于白菜风云网机电工程系,现为白菜风云网台湾校友会理事长。自母校毕业后,先在上海中央电工器材厂实习,同年秋天到台湾当时最大食用油产制厂之一的嘉义市台湾油厂工作,先后任工厂主任、厂长、副总经理。1959年应聘台北市好来化工公司厂长、副总经理,制“黑人牙膏”。1978年兼任伸丰软管公司总经理,制铝软管,将这家连续亏损多年的公司,在三年内成功经营为全台湾生产量最大、品质管制最优的铝软管示范工厂。随后被聘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牙膏公司——美国ColgatePalmoliveCo.副总经理,担任管理咨询工作,成为台湾著名的食品、保健品企业家。
“人在天堂,钱在厦大”是他对母校的感恩回馈
周咏棠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事业有成后,以各种方式对母校进行无私的回馈。他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多次为学校旅游管理系捐款捐物;2002年,为学校捐资10万元人民币设立“励志助学金”;2006年年初,为“励志助学金”再捐15万元人民币,作为该助学金的延续之用;2006年6月,捐100万元人民币设立“周咏棠助贷学基金”;2007年,为该基金再增加捐款港币158.5万元,2011年4月续捐100万人民币。作为台湾校友会理事长,周咏棠每逢母校校庆时节,都会定期组织在台校友团聚,他也会经常回到大陆探望母校,还多次为学弟妹做报告,为学弟学妹们学业出点子。2011年,厦大90周年校庆之际,他在受邀发表演讲时,深情地说“‘人在天堂,钱在厦大’,我会在有生之年竭尽所能地为母校做出一份贡献。”这一深情厚谊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动不已。
“艰苦奋斗,体贴关怀”是母校教予他的宝贵财富
回忆起当年在母校的时光,周咏棠犹记忆如新。他说,抗战时厦大的条件艰苦,图书资源十分有限,有些书在图书馆只有少数几本,规定每个人只能借阅几个小时,所以学生们一借到书,都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丝毫不敢懈怠。每次借到想要的书都会如获至宝,因此,十分珍惜每次借书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抗战时期的厦大,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每学期开学都会规定注册报道的截止日期,迟到者不论任何理由都不予办理,必须休学,等下学期再办复学注册。当时有几位学生在注册截止期前一天搭乘长途汽车返校,但因汽车半路抛锚而赶不及注册,虽持有汽车公司的抛锚证明,但学校仍不破例注册。周咏棠回忆道,“后来教务长谢玉铭给出解释,大意是说注册有3天时间,为什么不提早一两天出发?我觉得,学校这是对的,因为如果破例,学生进入社会后也会有投机心理,然而,社会是不会给迟到者任何同情和机会的,到那时只能追悔莫及。在学校严格遵守各项规定,这种‘守时’观念让我受益匪浅,在参加工作后仍保持着这一好习惯,毫不懈怠。”
厦大虽然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但也无时无刻地不体贴关怀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谈及母校对学生的关心,周咏棠如数家珍:在战时,学校为照顾贫困学生,早餐都会免费供应一盘蔬菜和一碗黄豆,保证他们最基本的温饱。黄豆和蔬菜虽然简朴,但却富有营养,避免了学生营养不良,可见学校用心良苦,关怀入微。战时医药费昂贵,学校怕学生因担心付不起医药费而耽误治疗,于是制作了“代价券”,学生象征性地付一些款,但其实仅凭“代价券”远远不够医药费用,其余的费用都需由学校补足。在长汀上学时候,市区没有电灯,只能用植物油及灯草蕊点灯。即使这样,很多学生在晚上仍是没有条件读书,萨本栋校长便将自己个人的汽车引擎拆下,带动发电机发电,使得校内能用电灯。“学校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每位学生,处处为他们考虑。这令我们做学生的非常感动。”周咏棠如是说
工科出身,却将濒临倒闭的工厂扭亏为盈
母校毕业后,周咏棠先后在多家工厂担任要职。自1959年起,便在台湾制造“黑人牙膏”的好来化妆公司任厂长及副总经理。由于当时台湾只有四家工厂生产用于包装牙膏的铝软管,实行垄断售价,所以铝软管采购价很高。后来,其中一家铝软管厂因经营管理不善,濒临倒闭,便希望周咏棠所在的公司能将其收购。当时很多同行都认为收购风险过高,不可接手。但周咏棠凭借自己在大学时自学的经济理论知识以及多年的管销经验,准确地分析出当时的市场情形,掌握了全球铝料的供求关系,大胆地建议公司接手这家工厂。随后,周咏棠又凭借自己的管理才能对接手的铝软管厂进行全面改革:贯彻先进的品质管理理念,实施标准化的生产流程,高薪聘用技术人才,严格规范员工绩效制度,成功地使得软管厂起死回生。在半年内将濒临倒闭的铝软管厂扭亏为盈,年生产量居台湾同类工厂中最高,且质量最优。同时,打破了同行业的垄断局面,将全台地区的铝软管价格降低至合理水平,从此,台湾的牙膏公司不再受到铝软管厂的联合垄断之胁迫,大大地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利润。
“知无央,爱无疆”是他人生坚守的信仰
时隔多年,周咏棠依然能准确无误地哼出校歌的曲调,背出全部歌词。他说校歌中“致吾知于无央,充吾爱于无疆”是他最为喜爱的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蕴意深刻,发人深省。他曾反复回味,细细品读,并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他在校时被要求去学习可能更多的知识,就读于机电系,不仅要学习理工科类的课程,还要学习经济、会计,还要会看财务报表。他自己还经常去图书馆阅读关于管理经营类的书籍。所以在学校的引导下,他并没有将自己的知识仅仅局限在机电领域,而是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其它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周咏棠还通过在厦大学习的经济学、会计学知识,投资各种股票、基金、证券,保证了晚年的经济收入来源。受益越多,他也越是感受到校歌中短短几字的深厚意味,所以他现在还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定期去书店购书,关注新闻,不断地充实自己。
厦大不仅教导了周咏棠要吸取丰富的知识,还教会他要奉献爱心,做到大爱无疆,他给厦大捐款也是出于这一原因。他并不想把钱全部都留给自己的家人,他认为那样不是大爱,真正的大爱是不自私,不排外,竭尽所能地去帮助身边每一个人,如校歌中所唱到的一般“充吾爱于无疆”。于是他多次为母校捐款,并设立了“周咏棠助贷学基金”。凡在厦大读书的贫困家庭的同学不论成绩好坏都可以去申请这项助学金,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说,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至极的事情。
周咏棠学长寄语青年学子:饮水思源,永怀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