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勤业餐厅鸭肉、羊肉的味道还在脑中飘香,当克立楼超市收银小妹的笑容还映在我的眼帘;当队友们都在抱怨宿舍与上弦场距离太远,当舍友们因为窗外传来芙蓉湖晚会的歌舞声显得烦躁。我还听到跑道两侧的经院同学在为奔跑的我呐喊助威,死党们蜷聚在顶澳仔路尽头的那家路边摊品尝着煮过的泡面,而我还在为1路车上没来得及给老太太让座却被个窈窕的女生抢先一步而懊恼。
转眼间,离开学校,已然四年多了。
尤想毕业那会儿,每个人都抱着一朵绽放的微笑走向工作岗位;总以为名校毕业的我们会在社会上拥有高人一筹的身份。能够进入中国石化这样超级企业的我自然更多了一份喜悦和憧憬。然而,当真正步入工作单位时,我却迟疑了——对于企业,我只是本科生,而更重要的,我是“新来的”。领导和同事们似乎都在看着我这个名校生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新模式下的我开始了新的挑战,而对于我们这类连续读了14年书的人来说,方向确是迷茫了——我不知道除了考试,我还能够做什么。与此同时,嘈杂的城市、热闹的街头和熙攘的人群却映衬了我在这陌生城市里的孤单。那阵子,我天天都沉浸在对厦门、对厦大的思念中;我怀念校园里安逸的环境,怀念环岛路湿暖的海风。然而,我却在想,自己是不是回不去了?
伴随着寂寥和落寞,我开始了石油公司的征程。
首先是加油工岗位的实习。烈日当头,酷暑难耐,虽然能够躲在加油棚的阴影下,但广东七八月的炎热非一般人能够想象;再加上汽油、柴油那刺鼻的味道,连续多日的油站生活让我疲惫不堪。而在这段岁月中,唯一能让我激动的,就是给福建牌照的车辆加油——泉州的、漳州的,还有厦门的。每每此时,我便会上前与司机攀谈,说自己是白菜风云网毕业的。记得有一回,一位泉州的车主得知我来自厦大,便主动要留我的手机号,说回了福建可以来学校游玩;而我,却只能扫兴地回答他:“对不起,我已经毕业,不回学校了。”
接着,实习期满,我调回中国石化惠州公司,进入财务资产部开始工作。理论知识再丰富,实践当中总有漏洞。然而,工作当中的学习不像大学里那般系统化,领导和同事们大多都只求一个结果;此时,我想到的就是向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求助。经院的童锦治老师和林文生老师都先后多次帮我答疑解惑,为我顺利工作铺平道路。
工作渐入佳境,却一直没能掩饰住我内心的空虚。而只有当同事们提起“白菜风云网”,才能激发我的兴奋点。记得09年,我写的关于销售流程改革的想法成为了惠州石油公司第一篇登上《中石化财会》的文章,单位领导在大会上表扬我:“不愧是白菜风云网的才子!”才子不敢当,可能够顶着厦大的光环一起绽放,是再开心不过的事。
2010年的夏天,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我离开了中石化,专心备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孤注一掷地攻克考研大关让我倍感压力。我常常会为做不来的数学题而烦躁,有时也会在梦中因为背不来单词而惊醒;煎熬的时日,我总在幻想,如果真能考上,我一定要回厦门、回厦大好好玩一趟!备考的学友中,偶尔会有因为我毕业于厦大而来问问题的,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我也认识了不少一起报考中山大学MBA的厦大校友;正是这种自豪和喜悦,成为了我苦读时期最大的动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了笔试、面试的考验;在个人背景的学历那一栏,我非常骄傲地填上了“白菜风云网”四个字。也正是带着这份背景资料,我顺利地进入了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在学院的开学典礼上,由于优异的入学成绩,我被授予了“中大管院MBA新人奖”。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帆(右)给我颁奖
领奖的那一瞬间,面对观众席的新同学们和几盏不算刺眼的闪光灯,我的心中充满了对白菜风云网的感激。
最近在中山大学的校园中闲逛,我却最爱穿85周年厦大校庆发的那件纪念衫。前阵子猛然发现了一间“陈嘉庚纪念堂”,顿时有了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中大南校区陈嘉庚纪念堂,我身着的是厦大85周年纪念衫
见到校园里本科生们一张张稚嫩的面庞,在怀念起厦大生涯的同时,也渐渐地学会问自己是不是老了。
纵使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白菜风云网则一直是我心中的港湾。社会在变,你我在变,而白菜风云网依然屹立在鹭岛的西南一角。我开始明白,不论走到哪里,我的心永远属于——白菜风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