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聚--记外文61级09年北方聚会筹备过程

  • 2009年06月30日
  • 群贤文苑
  • 作者:郭仁松
  • 浏览次数:

  厦大外文系61级连续三年三聚,而且2009年这次是在北方三地相聚,恕我孤家寡闻,这在厦大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里记下的是,我参加与了解筹备过程的点滴消息。

北京的筹备过程

  今年,3月间,上官芸在电话中告知我,同学要来北京聚会,听后一楞,去年10月底不是在龙岩刚聚过吗?距今尚不足半年,而且北京地广,费用高昂,能成功吗 (龙岩聚会非常成功,而且食宿便宜,无疑增大了在“皇城”举行聚会的压力)?
  此后在网上拉开了筹备的帷幕,何时聚会、经费问题的相关事宜,逐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初步有了一些想法(比如,为让更多人参加,尽量减少费用 )。
  3月14日,官芸领军的北京筹备小组成员(盛有夫人周燕燕也参加了)聚集在朝外大街金汉斯餐厅,磋商具体计划。为减少费用,周提出住招待所,由她联系向公交公司租车,但这一建议立遭否决,大家认为,不通过旅行社行不通,比如这么多人在景点附近吃饭都要事先预定,如何买票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难以解决,只能由旅行社来办。于是委托旅行社来举办基本上被定下来了。为节省开支,北京同学只开工作间,其他人回家住。聚会时间,大家认为,5、6月与10月后是旅行淡季,费用可相对低些,9月临近60大庆,最后与蔡信铃与胡英祥敲定,并从网上征求部分同学意见,决定6月初,这个季节不算很热(17日大家离京没几天,北京气温串上37ºC,甚至狂飙至39ºC多,破北京多年同一时期记录,而中午地面温度又要大大高于这个温度,年轻人都受不了,何况我们这些老者)。景点,首选奥运新建筑,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其他景点包括和绅故居(现名恭王府)、潭柘寺(这儿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一说法)、戒台寺、首博、周口店遗址、什刹海都属考虑之列。后张锦辉将我们拟要去的景点,交康辉旅行社报价。要1200元/人。周燕燕在这次会上自告奋勇,说她在我们当中,年岁最小(也过了60),可多承担部分工作,后来证明,我们这次聚会真亏了她出了大力(与盛有一起管帐,还管了其他许多事情),我们几个老爷们粗手粗脚,许多事都干不了。金汉斯餐厅是家巴西烤肉自助餐厅,这顿饭,我们是边聊边吃,恐怕,大家都没吃好。
  嗣后,有人提出要到天津,以后又增加赴承德的要求。我们开始的意见是,去天津与承德,在京聚会结束后,要去者自行决定与安排,我们协助联系旅行社。
  5月6日,我们相聚在锦辉家,就某些具体事项逐个研究,比如说,将去天津与承德纳入聚会内容,日期从5天延长到8天。当时我们从报纸获悉,去承德2天,报价400元左右。于是将每人的费用增加到1700元以上(北京也删去首博与周口店)。
  后经官芸与张与旅行社(除康辉外,还咨询了神舟、中旅、太和的报价)商量,得知报纸上刊登赴承德的2日游是火车往返,若包车,1个人得800~1000元,这么算下来,恐怕要超出2000元/人。经官芸联系,交由太和负责,他们的报价是,全程参加者1700元,不参加到承德的,1200元。官芸认为,太和的报价最低,而且他们的费用包括从开始入住到退房为止的全部费用,包车到机场接送一次与租会场费用另计。
  日程与费用大致确定后,太和要预交押金,参加人数不得少于30人,去承德的不少于28人,否则,费用要追加。
过几天,陈新将上次聚会余款汇到北京,信铃也很早汇来10000元,用于赞助此次活动。交押金后,5月23日,北京同学分两批到远方饭店踩点,以检查该饭店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6月3日,官、黄与郭三人再次来到太和,交足全部费用的80%(由官芸垫付),余20%,10日交导游购买景点门票。
  在具体该交多少钱的问题上,我们与旅行社是斤斤计交,厘厘必争。当盛有发现他们报价高出他估计一大块时,要求工作人员回避,由我们三人到门外另议,我们发现,人家与我们计价方式完全不同,他们将参加人数乘以单价收钱,16个房间从10日到17日全包,中途腾房不退钱,北京几人不开房,一天少算50元,若要住则要交100多元,再如,所有门票先按全价收,若半价,则由导游退给我们,开始我们以为我们几乎都是60岁的以上老年,届时可退一笔不少的优惠钱,可是当我们从天津返京途中,太和经理告知我们,只能退导游买门票的实际价钱,而这个价钱只是景点公布的一小部分。太和旅行社用低报价,把我们诓上,最后他们有多少猫腻与暗算,谁也说不清(官芸好心,但毕竟我们“斗”不过他们)。

网络发挥作用

  聚会的筹备工作还包括官芸与各地同学之间通话与网络的联系。在诸多问题中,费用与参加人数始终是筹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信铃一再提出,费用尽量低,以争取更多人的参与,他躬身带头,慷慨解囊赞助部分经费,并提出不必考虑节余(即上次节余尽量用),都为顺利参加筹备举办聚会在京同学吃了定心丸。英祥与各地联络员发挥了很大作用,如淑全很快报来香港参加人数,而且建民与陈健都偕同夫人同来,这是对聚会最大的支持,而且香港参加人之多,基本上奠定了聚会的总规模(占1/3);厦门,志涛报来6人,我们为之兴奋,比龙岩多出5人,志涛夫人也要来,我们求之不得;天津老廖来不来?始终得靠官芸去力争与做工作,因为他夫人刚动手术。那几天我们最悬的心是,愿意听到某某要来的消息,而不愿入耳的谁不来了。
  有一回,我误读了志涛与建民之间转发的通信,引起一场虚惊。建民问张为何这么晚起飞,都赶不上参加聚餐(我没看到潘的信),张复:她(张夫人)要上课,他们不参加(聚餐)了。我是先看到这封信,误解张来不了。我不敢将此事告诉官芸,只能悄悄告诉黄,黄听后也是一阵难受,筹备工作已进展到这个地步,张不来,聚会不逊色了吗?后来总算弄清潘张之间通信说的意思。
  我们最高兴的是,经英祥的努力,找到在杭州的阿藻,他表示要来,大大鼓舞了我们,在南昌的谷晓峰听说要到天津与承德也欣然允诺,兴利在动完手术不久的康复中也说争取参加。老何也要在女儿陪伴下抵京,如此感人的事,在我们筹备过程中无不时刻牵动着我们忐忑的心,增加了我们力量与信心。
  当官芸告知我最后确定人数36人时,我几乎不相信能有这么多人参加。人数定下来后,我们才可以与旅行社签约。
  上述这一切除电话联系外,网络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日程安排、远方饭店的具体位置(包括地图)、从机场到饭店的行车路线与价格都在网上进行了交流与告知,不但大大节省话费(官芸花了很多话费,头头者也花了不少),而且它的作用是电话不可比拟的。最后,官芸将同学到京的航班与火车抵京的时间,和索取旅行社要为大家上保险的老伴姓名与身份证号等,都往网上挂。
  互联网在时空上,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筹备过程中,它功不可没。

接待的那天

  知道大家到达的集体时间后,如何接待也是一个问题。香港13位将于10日13时50分到,兴利俩2点10分到,锦辉与导游用车把他们一起接来。
  其他同学怎么办? 理应都接,可我们人手不够,也没车。于是除个别者,只能自行来。实在对不起大家。我们作了分工,除张到机场外,我答应去接晓峰,她儿子关照郭叔,负责他妈全程安全,直至送回南昌。10日6时许,我动身到北京西站,原定8点到站的车晚点38分钟,我立刻与谷通话,告知我已到站并将到站台接她;同时告诉正往远方饭店赶的官芸。官芸原住西苑,离北大不远,前两年搬到西北旺,5月6日,她赶到锦辉家开会,路上花了2个半小时,这次到西坝河,路线相似,时间也少不了。
  接到谷后,我们坐上300路到西坝河,事先我告知谷,北京打车很贵,委屈她了。到了远方,一会儿,盛有夫妇到,接着官芸与我老伴也到了,先给谷开房。此时我们先是见到了于9日入住的何贤明 ,何几十年没见面,去年他到厦大参加聚会,我从CD上看到他,所以很快认出来 (事先志涛在网上报告何与何方要来的消息)。一会儿,何方捧着一堆樱桃来,说大家吃,在广州樱桃以颗论价,这儿太便宜,25元一斤。我们说你上当了,我们才买10元,不过为了安慰她,大家也说,樱桃品种多,你买的25元一斤,品质说不定要比10元的好。 远方饭店大厅的休息间的确不错,我们在喜喜哈哈地谈笑中,迎来了Young Man,大家握手寒暄后,来到远方对面的一家北京炸酱面馆,共9人,简单要了几个菜,但集体要了2碗北京炸酱面,算是初次让外地同学尝了尝北京风味面,印象是太咸。
  午后,大家入屋小息,我没地方去,独自在大厅待着,约4时许,机场车到,迎来了大批人马,都是去年在龙岩见过面的(陈健与建民夫人例外)。过一会,唐潮水到,他是被邀来的系友,对我而言,也是我的同窗,我俩是59年一起入学的。
  4月间,一同学在网上发来一信,希望见见系友,但没提出名单。在后来我们的磋商中,由于经费问题,我们没有专门研究是否请系友的问题。以后考虑到我们36人,头天聚餐开4桌尚留几个空位,不妨请几人,首先被请的是唐,认识他的人多,其次沈岸然,王的同学;再次是詹道德与钱泽民,是外文系成功人士。唐到后不久詹到,我们北京厦大校友常见面,很熟。过一会,阿藻与正初夫妇和Tom到,从楼上也陆续下来部分同学,大厅顿时洋溢着相互问候与寒暄的热烈气氛,好几位毕业后从未见过面,更上被团团围着,问这问那。北京厦大校友会秘书长邱若樵和顾问林秀权也莅临了。5时许,最后一拨6人也到达饭店(听说许明英头一次坐飞机。以后要多坐几次),全部到齐了。
不知等待了多少天,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在13日晚,在北京厦大校友会宴请会上,大家又见到北京厦大校友会多名校友,其中有1953年毕业的,也有80年代毕业的,这不仅是外文61级(包括几位外文系其他届的夫人)的又一次盛会,也是厦大校友的一次盛会,热闹非凡,难以言表。
  11日,我们开始了赴各景点的活动,这方面我就不介绍了。17日,我们送走了同学,当晚把谷送上车。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要问累不累,累,但我们也获得了乐。18日,我们首先收到来自香港信铃报平按返港的短讯,以后从网上转来淑全与潘的感谢信,说实在,大家在北方愉快度过这几天,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嘉奖。
  聚会成功的举办,靠大家的努力,你看Young Man与志涛每天在车上主持节目,逗逗大家不累吗?为了大家快乐度晚年,许多同学正在努力,兴利不正策划下次在重庆的聚会吗?接下来是Young Man与阿藻也会在上海与杭州等着我们。
  期待着。
  后记:对不起,有些事我恐怕也记混了,与事实有出入,没关系,这不是什么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