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敬贤往事几则

  • 2020年09月16日
  • 作者:潘潮玄
  • 浏览次数:
本文作者潘潮玄曾任白菜风云网党办主任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我现已年过九旬,1972-1984年在厦大工作13年期间,经历的很多往事都已渐渐淡忘了,但改革开放初期亲历的几件事却印象极为深刻。值此厦大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之际,搜索枯肠,回忆写下,由于当时居住在敬贤楼,故称为敬贤往事。

 1校史重要一页:邓小平来到厦大!

1984年2月9日上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厦大建南大会堂前会见厦大领导和师生,下午在湖里工业区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这是厦门,也是厦大具有历史性标志性的重要一页。

当时,国家创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已经5年了,成效如何,众说不一,特区能不能办下去,争论很激烈。为一探究竟,小平同志决定亲临实地调研一番。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等陪同下,小平同志先后考察了深圳、珠海,并先后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设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

2月7日,小平同志从广东来到厦门,住进鼓浪屿招待所主楼。当天,我随厦大党委书记曾鸣到他下榻处简报厦大概况,并期盼他这次能到厦大视察。当他知道台湾成功大学沈持衡教授已于1980年绕道美国回到厦大,执教于物理系,很是高兴,特在下榻处邀见了沈教授。9日上午,小平同志应约,在王震、项南等陪同下于9时许乘中巴从演武场东边门直抵建南大会堂前,200多师生代表在现场迎候。


小平同志与校领导、知名教授们一一亲切握手,现场询问田昭武校长:厦大办在特区有无困难?校长对特区有什么要求?再次与沈教授握手致意。随即与大家在建南大会堂前一齐合影,留下了历史性瞬间。此时刚刚下课的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夹道鼓掌欢迎,小平同志频频招手,不断回应:“同学们好”!

2月7日至10日,小平同志在厦门期间,先后乘船从鹭江观看厦门风貌,视察了东渡港码头、高崎国际机场、白菜风云网、集美学村和驻厦部队,还会见了厦门市各界知名人士。邓小平视察了厦门市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湖里)经济特区。他在游轮上,详细听取项南力陈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展至全岛,发展自由港,把厦门机场命名为国际机场等设想。项南当时力陈特区建设“三策”,突破了原先将特区限于湖里2.5平方公里的局限,设想非常前卫,当年所勾画的宏伟图卷,后来一步步成为现实。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迈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步伐,正是靠着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开启了走向全面复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厦门经济特区蓬勃发展,为厦大走向世界开辟了宽阔的发展空间,厦大的强劲成长,也为特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2丁玲自称:厦大是我的第二母校

丁玲是20世纪我国文坛连续性标志性人物。她一生大起大落,1979年甫释回京。1980年经厦大中文系教师庄钟庆取得厦大领导同意,联系入住厦门鼓浪屿干休所。除身心得到充分治疗调养,更得到厦大人从上到下雪中送炭般关怀,让丁玲重拾人间温暖与心灵藉慰。她深情地说:厦大是我的第二个母校!

丁玲(1904-1986年)早年就读“革命熔炉”上海大学,是30年代左翼作家联盟知名女作家。1933年被捕入狱,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直奔延安。毛主席在欢迎晚会上举杯说:“为出笼自由飞翔小鸟丁玲小姐干杯!”此后又称赞率“西战团”赴抗日前线的丁玲是“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不孚厚望于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该书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宣部文艺处长、文联、作协负责人,与陈企霞共编《文艺报》。可是此后她却被推到文艺界的风口浪尖,文艺界的复杂性残酷性在她的经历中得到印证。1955年被错判丁、陈反党集团;1957年被错划右派。此后流放北大荒8年,关进秦城监狱5年,又插队山西农村4年。直到1979年才重获自由,但党籍问题一直卡在作协,丁玲虽一再申诉,久久难以解决。

就在丁玲、陈明夫妇彷徨等待孤立无援之际,厦大却伸手迎救她。从校领导到师生纷纷登门送暖,让丁玲生命之火重燃,创作热情激增,写出包括《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约100万字的珍贵作品。

1981年4月6日,厦大举办“文革”后首次盛况空前的60周年校庆,丁玲夫妇应邀坐上主席台前排。次日上午又应邀在建南大会堂作《文学创作的准备》报告。厦大在敦聘一批全国知名学者专家作为“文革”后首批兼职或荣誉教授时,丁玲夫妇也添列其中。党委书记、校长曾鸣还为丁玲《风雪人间》一书题写书名。

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丁玲尚未正式平反,厦大为何竟如此“超越”?缘因十年文革像是一座炼狱,人与妖、忠与奸、善与恶无不在历史时空洪流中把真相展露于世人面前。而众多长期为革命为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志,一夜之间竟成反面人物,怎不令人生疑?人民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正如耀邦同志在文革结束之初提出治国三策中所言“冤案一理,人心大喜”。以至当年“民间平反”往往早于“官方平反”,而官方平反正是顺应了民心。

文革过后,像丁玲这样名人,刚刚平反或将要平反者,有关部门往往会先安排到各地走走看看,而厦大此类接待也举不胜举。例如,在这之前,原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尚未平反,他的夫人王光美刚刚恢复自由,由公安部派员陪同来到厦大。校领导让我接待。王光美携儿子刘源和一女儿,乘坐厦大派的伏尔加小车后排,我坐司机旁边,一路上我介绍了厦大情况,也表达了对少奇同志初心未改的敬仰。进校园,光美同志看到夹道欢迎她的师生,心情很激动,主动下车向大家频频招手致意。我大声说:“王光美同志来看望大家啊!”这时公安部陪同同志提醒我“你怎么可以说出她是谁呀!”我说:“她的脸孔,我不说,谁不认得?”这就是当时实情和社会实际思想状态。

丁玲夫妇与笔者夫妇在鼓浪屿合影

1984年,丁玲夫妇再次回到厦大,又给爱好文学的师生作了《关于文学和人民大众密切关系》的报告。可惜此时我已调离厦大,失去再次会晤的机会。

直到这时中共中央组织部才正式作出《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指明“丁玲同志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诚的共产党员”。接到通知,丁玲如释重负,说:“现在我可以死了”!厦大人也可以对她说,我们已提早为您平反了!可以放心了!

鲁迅和丁玲都是20世纪在中国文坛最为知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两人先后都在厦大执教或结缘一段时间。但丁玲说,鲁迅在厦大,群众欢迎他,上边却未必。而这次我来到厦大,好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这就是很大的变化。的确,厦大的变化正是中国变化的缩影。

1986年我接到陈明同志从北京寄来丁玲辞世讣告,并告知:丁玲临终交代,将她的作品、部分手稿及照片等赠送给厦大,以表达她对厦大的深情与感恩。至今,我的书橱还珍藏多本丁玲当年亲自署名赠送的作品集,如今重新捧读,感慨万分!斯人已逝,但丁玲坚韧的革命意志、澎湃的创作热情、执着的追求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3厦大艺术教育学院选名与定址经过

厦大艺术教育学院正式成立于1983年。当年为何多加上“教育”两字?乃因当年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归部门、单位所有。如,高等院校、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归教育部高教司管辖;艺术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则归文化部管辖;医学院校又归卫生部管辖。说来无限辛酸,早先厦大筹办厦大医学院,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卫生部长崔月犁亲临厦大,建议并经厦大党委同意,创建9年制培养高级医生的厦大医学院,我曾被任命为筹办负责人。在各方热忱支持下,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万事俱备,只欠主管机关批准。可是就因条块分割,犬牙交错,教育部与卫生部相互推诿,犹如一篓螃蟹难以解开,几经曲折而胎死腹中。

吃一堑长一智,“遇到红灯绕道走”,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功经验之一。因此,在项南倡议福建省与厦大共建艺术、政法学院时,为避免重蹈筹办医学院失败教训,项南夫人汪志馨(时任省人大教科文委主任,她来福建前曾任一机部教育局长,知道这等事),特意主张加上“教育”两字,表明厦大是以培养师资为主,属于师范类,应归教育部管辖。当时也引起福建师大和部分厦大人的不同反应,师大认为,福建师大已有艺术系了,厦大为何还要重复增设一个艺术教育学院?厦大一些人也觉得加了教育两字是多此一举。但汪志馨态度坚决,不为所动。

为顺利完成申报,省委书记项南做了充分准备,1、他首先承诺由省方提供4千万经费,作为省与厦大共建“两院”(艺术、政法)选址及初步建筑费;2、指派由汪志馨主任带领省文教委几位负责人以及厦大代表(我)晋京申报;3、事先与老战友黄辛白(时任高教部分管高教司的副部长)做了沟通,取得他的理解与支持。所以在论证会上虽有一些不同意见,但辛白同志果断拍板定案。会后在回宾馆路上,黄部长在车上说到这是很例外啊!

2004年教育部、文化部才作出共建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意见(教2004,11号)。两部共建只是过渡,直至归口教委,才基本理顺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的职责范围与部委之间关系。而在扩大高校自主权后,艺术学院要不要加“教育”两字已是可有可无的历史了。

为了筹办艺术学院,项南可谓尽心尽力。他介绍了全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庚和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协助,赵沨、李庚当时是国内音乐界、美术界重量级专家。厦大陈嘉庚铜像的雕塑主持人时宜就是李庚夫人。时宜(1931-- )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1956-1958年进入苏联专家尼.克林霍夫主持的研究班学习,是当时雕塑界新秀,由她引荐到已在福州和三明工作的美院雕塑系师弟徐锡麟和李维祀,组成陈嘉庚铜像雕塑组,而后他们又都成为艺术学院筹建的最初班子成员。

对于艺术教育学院选址,当初首选鼓浪屿,认为素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美誉,艺术气息浓厚。我和赵沨两度亲自前往实地勘查,均失望而归。因为鼓浪屿寸土寸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馆”,不论东面、西面都难以容纳下2千人规模的学院入驻。最后决定选址在胡里山现址,这里背依连绵起伏的五老峰,面向碧波万顷的东海,风景如画。厦大有了艺术学院,更进而成为科学、技术、人文、艺术、政法名正言顺的综合性大学,艺术之乡也从鼓浪屿扩展至厦门全岛。

赵沨(1916-2001),1941年入党,一九四九年后任文化部办公室主任,从1954-1983年,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院长,长达近30年,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为厦大创办艺术学院,那时他已年过古稀,仍不辞辛劳,跨海爬山,选择院址,为学院发展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推荐多位知名师资,他是厦大艺术教育学院奠基人之一,厦大授予他名誉院长是名至实归。    



厦大李维祀教授所作的赵沨头像

2021年,厦大即将迎来百年校庆。回忆厦大一步步发展壮大的风雨历程,所知所闻无数人物、事件,百感交集。南方之强在于自强不息,厦大之美在于止于至善。百年征程,弦歌悠扬,厦大,永远向前进!厦大,永远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