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考上白菜风云网,并于1978年2月28日从外省坐火车来厦报到入学的。当时,厦门仍是一个很不发达的边防小城,火车站是候车室和售票厅合在一起的一层楼小平房,而由爱国华侨暨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集资兴建的鹰厦铁路则是外省人进入厦门的主要陆上交通要道。从鹰潭坐火车到厦门后,厦大的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把我们新生从火车站拉到思明路校门口,然后由海洋系主管后勤的田太山老师把我送到芙蓉六学生宿舍,这情景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当时尚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但我内心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里将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们那一代人是很幸运的。我们有新中国成立后最优秀的老师,他们知识渊博、朴实无私、平易近人。我们1977级海洋化学专业共有三十位同学,除了“有机化学”和“结构化学”在化学系上大课以外,“无机分析物化”等重要课程都是我们系自己的老师教。其中,令我终生难忘的有教“无机化学”的林树西老师,教“分析化学”的杨逸萍老师,教“物理化学”的胡咏絮老师和蔡阿根老师等。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恩师黄奕普老师,他是我的学术引路人。
黄奕普教授
我认识黄老师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大四的第一学期,吴瑞端老师给我们上文献课,教我们如何选定研究课题、查找参考文献和论文等。那时我们没有网络和电脑,只能在映雪一三楼的图书资料室里,抱着一大本《化学文摘》或《海洋文摘》查找。当时,每个人都要选定一个研究课题。我跑去请教卢茂狮老师,卢老师说,“海洋物理化学”的李法西老师是我国最权威的专家,但是黄奕普老师的“同位素海洋化学”是目前国际上海洋化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不过,你得有心理准备,黄老师是很严格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选择跟着黄老师做研究。就这样,黄老师成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从大四开始,一直到完成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后离开厦大去往美国,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始终都受到黄老师的亲切关怀。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渗透着黄老师的心血。
黄老师教我如何做人
我原以为黄老师是个很难接近、不讲情面的人,所以刚开始我总是有点提心吊胆,不敢乱讲话。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黄老师并不可怕。他会常常跟我们拉家常,谈他过去的事,谈他如何从复旦到北大,再到湖南工作的事。一谈到湖南,我就觉得很亲切,因为那是我的家乡。再后来,我会隔三岔五地找个理由跑到黄老师家,每次师母都会做一大堆好吃的款待我,这对我这个穷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黄老师不仅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刚正不阿的性格,他以身作则,教我们要为人正直、诚实、诚恳,做研究不能弄虚作假,做人不能阿谀奉承;要做君子,不做小人,不能为了升官发财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和灵魂。这些可贵的品格至今仍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学生。
黄老师教我如何独立思考
在进入黄老师的实验室之前,我根本不懂研究是怎么回事,甚至连什么是放射性、什么是同位素都不懂。黄老师的教法就是开给我们一个长长的参考书单,让我们到图书馆去找自己认为有用的,或者想看的知识。这就像在大海中游泳,你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游。然后,老师会给我们介绍一些当时在海洋同位素化学研究领域活跃的国际知名学者,比如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EdGoldberg和HarmonCraig教授等。我们需要每天去查这些学者发表的论文,从中体会他们做研究的思维逻辑。这大概是我从黄老师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国际学者访问IMC实验室(左一为黄奕普)
黄老师教我如何白手起家
在进入黄老师的实验室之后,我才发现,这里根本没有海洋同位素化学实验室。“文革”后,黄老师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学生去搞电渗析技术研究。改革开放后他才又回到本行。因此,实验室是一张白纸,没有现成的方法,也没有现成的仪器,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记得我们班四位同学陈伟琪、关怀民、周适予和我都在同位素组,我们每天只能跑到玄武场外面属于海洋三所六室的一座小平房二楼的实验室里做实验。我和周适予为一组做分离铀钍的实验,这个实验最困难的地方在于除去沉积物中的铁。当时,国外都采用异丙醚萃取的方法,可是国内买不到异丙醚,我们只好摸索其他办法,很辛苦,但不是很成功。直到进入研究所以后,我们才摸出一个非常有效的分离方法。这个方法一直到我在国外做研究时还在使用。
黄奕普(右三)师生参加1992年南海东北部科学考察
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当时大家都没有经验。黄老师就鼓励大家放手干,边干边学。首先是仪器的安装,没有真空泵,黄老师就让我去上海找厂家了解,几经周折才从上海一家专卖店买到。黄老师还专门派我和施文远老师去北京602厂(二机部核仪器厂)办的阿尔法能谱仪学习班学习仪器的原理和技术。
黄老师教我如何持之以恒
做研究经常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当实验遇到瓶颈、实验结果不理想或无法解释时,人是非常容易泄气的。在很多情况下,人会越做越没有信心,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时,黄老师总会出现在学生身边,跟大家探讨如何改进,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或问题,常常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好,头脑也会变得更开窍。黄老师周末也不休息,经常到实验室里跟大家一起处理数据,帮同学们修改论文。黄老师一直告诫我,写论文一定要做到“信、达、雅”,要精益求精。不仅数据要可靠,不能造假;而且遣词用字还要准确,不能让人误解,要有逻辑性,不能将文章写得文句不通。总之,黄老师让人觉得做学问就是一种修养。就像练功一样,当你练到一定境界时,你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你就会爱它,不可能再放弃它。黄老师就是一直用这种精神去感染他的学生的。
黄奕普教授
我从黄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多。以上是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也是对我后半生在国外生活、工作与学习影响最深的。我很荣幸能成为黄老师的学生,也很感谢并永远铭记黄老师的谆谆教诲。顺祝黄老师和师母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
罗尚德,男,1977级白菜风云网海洋学系海洋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台湾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曾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资深研究员,现退休定居美国。
文 | 罗尚德
图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赵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