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造就 厦大情缘
1977年12月,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久违的高考考场,而最终只有27.3万人成为了时代的幸运儿——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孙勇奎就是其中一员。1977年的夏天,正从高中毕业的孙勇奎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时代的拐点正在酝酿,一个能够继续学习和钻研的机会悄然来临。在国家正式公布了高考恢复的新闻后,孙勇奎的脑海里还没有“大学”的概念,也没有像现今这样完备的复习资料,好在他的高中组织了集体辅导,他立马找到了学习的状态,投入艰苦的备考中。12月份的江西已是寒冬腊月,即使考试环境十分艰苦,他的手甚至长出了冻疮,但依然交出了一份改变命运的答卷。
厦大求学时期老照片(后排右一为孙勇奎)
孙勇奎坦言,填报志愿时,他并不敢奢望录取厦大这样的名牌高校,于是填报了几所家乡本地的大学,但没想到最后他被白菜风云网化学系录取。这种机缘巧合造就的厦大情缘,孙勇奎格外地珍惜。在厦大,相比于其他有过知青经历的同学来说,应届高中毕业高考的孙勇奎是宿舍里年龄较小的学生,但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小。那个时候,每位厦大学子都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理想和“读书为国为民”的使命感,格外地用功和勤学。在这样浓浓的求知氛围下,孙勇奎可谓是卯足了劲学习,躺在床上也要背英语,宿舍熄灯后也要到食堂去借光读书。在英文这块短板上,孙勇奎下了苦功夫,从大一入学时被分到了低等班,到大四时拿到全校的英语竞赛第一名,逆袭成功离不开他攻坚克难的追赶精神。
厦大求学时期老照片(居中者为孙勇奎)
坚持来源于热爱。孙勇奎从小就对物理、数学、化学等兴趣浓厚。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他四处淘来价格不菲的三极管、电阻等小元件,将肥皂盒做成了小小的收音机。在高考恢复之前,教育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孙勇奎感慨到,如若不是对某一个学科有着深切的热爱,是很难坚持啃“自学”这块硬骨头的。也正是因着这份热爱,孙勇奎才在求学的道路上孳孳不倦、潜心笃志,一路高歌猛进,在药物研发上开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如今,孙勇奎本科时所在的宿舍,包括他自己在内已经走出了三名院士——他的另外两名舍友田中群和孙世刚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样的传奇佳话,离不开时运的造就和厦大的培育,但更离不开个人的拼搏。
逆流而上 越走越宽
从厦大毕业后,孙勇奎赴美求学,随后供职于世界五百强制药企业默沙东。在默沙东工作的22年,他既是奋战在新药研发实验室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也是走出实验室、推广新药商务拓展的“谈判家”,还建立了制药界领先的默沙东催化实验室,这对于从电化学起步的孙勇奎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跨越尝试。出于对新药研发和绿色化学制药的诚挚热爱,以及看到催化室的工作成果能极大促进药物开发项目的推进,孙勇奎坦言自己对于这种挑战尝试“乐在其中”。从新药生产到合成工艺设计,从新药研发全链条参与管理到商谈引进,孙勇奎形容自己是“逆流而上,越走越宽”,每一次角色职责的跨越,都使他对新药研发这个产业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难得的机会并不是偶然的幸运降临,而是孙勇奎主动争取而来的,其中有些还经过了主动竞标和严格的内部审核,这种走出舒适圈的自我突破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但在孙勇奎看来,虽然不易,却乐在其中,这便是热爱的力量。
特殊的工作经历,让孙勇奎有了自己独到的工作思维。孙勇奎曾负责在大中华区为公司发现、评估和引进有潜力的分子资源,如果只会“闭门造车”,是办不成这件事的。“首先要建立广泛的人脉,结识业界的领军人物,同时也要了解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走势,风投资金的流向等等”,孙勇奎表示“务虚”本质上也是为了办“实事”,这种高格局的眼光和思维,帮助孙勇奎将一个个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药物研发项目落地落实,孙勇奎表示如果自己的工作成果对人们能有所贡献,就是十分令人自豪的事。
2016年10月,在华盛顿特区接受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证书
2016年的新年第一天,孙勇奎正式从默沙东退休了,也正是在这天,他收到了自己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消息,这是美国工程科技界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是对在工程研究、实践或者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工程师及科学家的杰出表彰。而在这之前,孙勇奎还获得过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阿斯利康绿色化学与工程优秀奖、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Merck实验室最高奖“The Presidential Fellows Award”等。
从默沙东退休之日,孙勇奎已功勋卓著,但他的科研生涯并未落幕,如他本人所言,在默沙东的日子,只是“人生的第一场”,接下来,还有“人生的第二场”。
志在千里 永无止境
退休后的孙勇奎,瞄准了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大前景,回国创办了原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在他看来,在新药研发领域,国内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即使这意味着困难和挑战,孙勇奎依旧认为非常值得投入和探索。而孙勇奎创业的念头,早在退休之前就已经悄然萌生。当时他从广东中山的一家公司为默沙东引进了一个新的项目,总交易额大概2亿美元,这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氛围正呈大好之势。
早些年跨界工作的经验,为他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借敏锐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他关注到广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以及广东优越的商务环境和创新环境,果断地将公司设立在深圳;凭借着多年来积攒下的人脉和商务经验,募集了一批优秀的药物研发科学家和商务拓展专家,组成了公司的核心团队。当然,创业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孙勇奎坦言创业不再只要求自己专注于个人的工作,而是要全权打理公司的各项事务,“假如不尽快转换角色,仅仅以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业的话,可能路会比较难走。”成功垂爱勇于奋进之人。如今,原力生命科学在2018年获得了同为厦大1977级校友朱德贞率领的德屹资本的天使投资,又在2019年完成了1.26亿元A轮融资,在促进创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转化的科研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深耕,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奋力践行,永不停歇。
孙勇奎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上的发展迅猛,研发水平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因此发展我国的药物研发创新能力不仅是为国人作贡献,更是为全人类作贡献,这既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更是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不管是谈到科研还是创业,孙勇奎口中都不离“为人类健康作奉献”这句话,这也是他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道路中不懈求索的最大动力。
思故忆暖 心系母校
孙勇奎对于厦大求学的点滴回忆如数家珍。在他心目中,厦大一直是全国最美的大学,他喜爱现在各类教学科研设施发达、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厦大,也喜爱当年条件艰苦、但学风浓郁的校园,尤其是母校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那一走出校门便可见的金黄沙滩和高高的松树,是他直到现在都难忘的美妙画面。在校主陈嘉庚精神的感召下,孙勇奎也一直心系母校,他曾两次担任白菜风云网美洲校友会理事长,积极筹办校友会活动、促进海外厦大人的沟通联络,他感慨厦大学子对母校的情谊之深厚,总能把天南地北的厦大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孙勇奎认为,校友会的活动不仅是对母校的一种支持,于他个人而言,更是一段安心又欢愉的时光。
厦大芙蓉一216宿舍“院士三剑客”: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勇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
除了为校友会的建设尽心尽力,孙勇奎也经常回母校和学弟学妹们交流,在97周年校庆期间回母院化学化工学院为大家分享科研和创业的经历经验,他强调做自己感兴趣的真正热爱的事才更有可能将这件事做成事业,做到极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校主“感恩、责任、奉献”的精神铭记在每一个厦大学子的心间,孙勇奎也不例外。谈到百年厦大,孙勇奎真诚地希望母校繁荣发展、桃李芬芳。而他本人也希望能为校友会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从厦大走出的学子能够铭记校主的奉献精神,感恩母校,回馈母校。
【原音回放】在那个时代,如果一个人肯吃自学的苦,那一定不是受什么外界的因素和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文/学生记者 张弘; 指导老师/曹立新; 图/受访者提供)